雜感(仙佛茫茫兩未成)創作背景
-
黃仲則是清代乾隆年間詩人,三十五歲去世,是短命的多才詩人。黃仲則一生貧病交迫,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不中,為了生計,二十歲開始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漂泊,三十五歲時病死在山西運城。黃仲則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滿悲哀和困頓,卻又個性倔強,常常發出不平的感慨。【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七言律詩《雜感》,是黃仲則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寫的,當時黃仲則二十歲。黃仲則喜歡在自己的詩中寫愁苦的語言,朋友都勸他“愁苦的詩歌不是好的預言”,但是黃仲則堅持不平則鳴,回顧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發出不平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