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個人作品
- 詩詞
岳麓書院宋真宗好文學,也是一名詩人,他比較著名的詩有《勵學篇》、《勸學詩》、《工鳥學》、《七絕》、《賜丁謂》、《賜王欽若除太子太保判杭州十韻》以及詞作《西江月》等等。
宋真宗還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株栗,書中車馬多如簇。”(出自《勵學篇》)的作者。[7]
《勵學篇》《賜古藏用》《賜王欽若除太子太保判杭州十韻》《北征回鑾詩》《賜陳堯叟謝病歸濟源》《賜道人鄭隱歸山》《賜丁謂》《賜楊億判秘監》《觀龍歌》《游裴公亭》書畫
宋真宗的楷書清新、俊逸、自然。運筆平正,點畫厚重,遒勁而不失清秀。用筆勁挺無狂野態,很富書卷氣,形意兼得,儒風雅韻,盡脫凡俗。
他的楷書結構緊湊,端莊謹嚴,有一派雍容的皇家氣象。“岳麓書院”的匾據說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 趙恒
宋真宗趙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趙德昌,后改趙元休、趙元侃。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997年以太子繼位,改名趙恒。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戰距首都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三百里外之澶淵,局勢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懼于遼的聲勢,并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于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澶淵之盟。此后,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真宗后期,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1022年駕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為守成之主。 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1] “出自宋真宗,其目的在于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