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行二首創作背景
-
《堤上行三首》是唐代劉禹錫的組詩作品。《堤上行三首》選取了日暮爭渡、月夜對歌、酒家迎客這三個場面,描繪了江中商船來往不絕、江邊居民安居樂業的興旺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這一派興旺景象的贊美之情。在這三首詩中,詩人沒用一字來直接表達對自己所描寫的景象的贊嘆,但是卻讓人感覺出這三首詩字字都是對這種興旺景象的禮贊。《堤上行三首》大約寫于劉禹錫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時,即公元822年(長慶二年)到公元824年(長慶四年)。唐代的大堤是商旅薈萃之地,所以多聲伎歌酒之娛、南來北往之人,是十分繁華熱鬧的地方。每到一地,學習當地的民歌,融入自己的詩歌創作,或者描寫當地的風土人情,是劉禹錫的一大優勢。這一類的詩歌在他的詩歌創作中占據很大的比例。這首詩描寫了傍晚時分,大堤上常見的景象,選取極為普通的鏡頭,描寫世俗生活的場景,語言質樸天然,不假修飾,而富有人情味,讀來令人感到強烈的生活氣息。所描寫的事物如酒旗、檣櫓、行人、槳聲等,都是常見的生活物象。人們的活動也似乎是未加修飾的大堤生活中一個畫面。但是詩人就是能夠把這樣普通的事物譜寫成詩歌。這種取自生活、提煉生活的作詩態度使得劉禹錫詩歌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風貌。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
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
《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