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觀潮注釋
-
八月奔濤,千尺崔嵬,砉然欲驚。似靈妃顧笑,神魚進(jìn)舞;馮夷擊鼓,白馬來迎。伍相鴟夷,錢王羽箭,怒氣強(qiáng)于十萬兵。崢嶸甚,訝雪山中斷,銀漢西傾。
孤舟鐵笛風(fēng)清,待萬里乘槎問客星。嘆鯨鯢未剪,戈船滿岸;蟾蜍正吐,歌管傾城。狎浪兒童,橫江士女,笑指漁翁一葉輕。誰知道,是觀潮枚叟,論水莊生。
崔嵬:山高峻貌。砉然:皮骨相剝離之聲。靈妃:水中仙子。神魚:當(dāng)指鮫人。傳說它會(huì)織綢子,眼淚滴下來都能變成珍珠。馮夷:古代傳說中的江河之神。伍相:指伍子胥,春秋時(shí)楚人,后為吳相國。吳破越,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暗中復(fù)國。事為子胥覺察,屢諫吳王夫差。吳王不聽,賜劍令子胥自刎。子胥臨死囑咐兒子將自己雙眼懸掛于南門之上,以觀越國滅吳。吳王大怒,取子胥尸體裹以皮囊,拋入江中(見《史記·伍子胥列傳》)。傳說從此錢塘江便有了波濤滾滾的大潮,乃伍子胥暴怒所致。鴟夷:是一種革囊。“錢王羽箭”二句:相傳五代時(shí)吳越王錢曾筑捍海塘,因怒潮洶涌,版筑不成。造箭三千,在壘雪樓命水犀軍架強(qiáng)弩五百以射潮,迫使潮頭趨向西陵,遂奠基以成塘(事見《十國春秋·武肅王世家》)。鐵笛:多指隱者或道士所用樂器。鯨鯢:能吞食小魚之大魚,古以喻兇惡之人。此指清征服者。戈船:戰(zhàn)船。蟾蜍:蛙之大者,亦代指月亮。觀潮枚叟:漢枚乘作《七發(fā)》,其中寫江潮一篇最有名。淪水莊生:莊子有《秋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