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紀念建筑
-
商鞅墓
商鞅墓,又名商君墓。商鞅被車裂后,法家的后學者收殮商鞅的遺骨準備偷運回商鞅故里衛國安葬,在黃河德豐渡口被秦國守軍截獲,當地百姓與守軍便將商鞅遺骨草草埋葬于附近的秦驛山之下,后來法家的后學者尋訪至此為商鞅立了墓碑。上書“商君之墓”。商君墓位于今陜西省合陽縣城東23公里處的洽川鎮風景名勝區秦驛山腳下,墓高三米多,直徑十余米。1970年解放軍某部在此修建營房時將商君墓夷為平地。
商鞅廣場
商洛市(因出土有帶有“商”字的瓦當,確認系公元前340年秦封給商鞅的封邑)最大的廣場——商鞅廣場,坐落于廣場中心的大型主題性城市雕塑“商鞅”也成為該市的標志性雕塑。
廣場中心的商鞅雕塑高9米,“商鞅”左手持簡,身佩寶劍,剛毅果決,莊嚴威峻,雕塑背后是一堵總長33.8米的浮雕文化墻,主要講述商鞅變法前后的歷史風云。
- 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后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后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于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