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鐵事典故
-
《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指孔融小時候曾把大個的梨讓給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尊敬兄長。曹操派人捉捕孔融全家時,有人要幫助他的兩個幼子逃跑,但是其中一個說了一句名言:“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覆巢之下無完卵)最后孔融全家被殺。
作者介紹
- 孔融
孔融(153~208)中國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第二十世孫。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28歲時辟為司徒尉。靈帝時舉為侍御史,董卓專權時轉為北海相,故世稱孔北海。曹操迎獻帝入都許昌時,為將作大匠,遷少府,故又世稱孔少府。為人恃才負氣,在政治上反對曹操專權,常以譏嘲文筆向曹操發難。又常表現出一種反儒教反潮流的精神風貌,被視為漢末孔府中的「奇人」。建安十三年(208)被曹操枉狀構罪,下獄棄市。孔融是建安七子中的最長者。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有《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和《薦禰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作于建安九年,實是一封諷諭曹操解救被孫權圍困的盛孝章的信。信中從交友和求賢兩個方面強調了援救盛孝章的意義,力勸曹操弘揚友道、為國招賢,運用他挾天子令諸侯的權力地位來搭救盛孝章。文章詞情懇切,感情真摯,是他所以能夠說服曹操的重要因素。孔融著述,原有集,已散佚。明代張溥輯有《孔少府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