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錫麟秋瑾關系
-
《戊戌喋血記》說,秋瑾聽聞徐錫麟之死很絕望,因此后來她放棄了逃跑的選擇,慷慨就義。 徐錫麟與秋瑾并無兒女私情 中新網杭州10月10日電(記者 嚴格)坐在記者面前的徐乃達剛剛參加紀念辛亥革命的一個活動,這并非因為他的身份——美國飛翔網訊控股集團公司執行董事,也不是因為其姐姐徐乃錦嫁給了蔣介石的長孫蔣孝文,而是因為其祖父徐錫麟。 在會場里,坐在徐乃達旁邊的是秋瑾的后人,他們交流了一個流傳了百余年的話題:他們是戀人嗎? 徐錫麟秋瑾都是浙江紹興人,他們先后加入光復會,共赴日本求學,共同創辦大通學堂,共同謀劃浙皖起義,最后徐壯烈犧牲,秋從容就義。 而由邱禮濤執導,黃奕、杜宇航、黃秋生、鄭嘉穎等人主演的《競雄女俠·秋瑾》也引起了廣泛爭議,黃奕飾演的秋瑾和杜宇航飾演的徐錫麟兩人關系親密。 針對秋瑾徐錫麟為表兄妹和情侶的說法,徐乃達經過考證均不成立,在徐家家譜中沒有發現和秋瑾的關系,秋瑾是拿著光復會會長蔡元培的介紹信第一次見到徐錫麟,如果是表兄妹就不需要介紹信。 “秋瑾巾幗不讓須眉”,徐乃達認為這并不符合當時男性的審美傾向,何況徐錫麟當時已婚,夫妻非常恩愛,其妻子王振漢與秋瑾情同姐妹。 徐乃達認為秋瑾徐錫麟年紀相仿,志同道合,但并無兒女私情。 雖沒有兒女私情,但他們100多年前共同發動浙皖起義后來被認為是辛亥革命的前奏。 徐錫麟為浙江紹興人,1907年7月6日,時任安慶巡警學堂監督的徐錫麟槍殺安徽巡撫恩銘發動起義,終因準備倉促、寡不敵眾被捕,英勇捐軀,其后秋瑾在浙江紹興犧牲。起義雖很快失敗,但卻撼動清廷,震驚中外,大大激勵了時人推翻清朝的斗志。 現定居上海的徐乃達為徐錫麟之孫,他告訴記者,根據家中長輩口述,祖父徐錫麟出生在紹興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父親徐鳳鳴秀才出身,當過縣吏,家有田地百余畝,又在紹興城內開設“天生綢莊”、“泰生油燭棧”,資本甚厚。但其從小就是桀驁不馴,自幼“器物過手,輒破壞之”,十二歲那年,為了“學武功”,跑到深山大嶺中的寺廟去當小和尚,其后曾祖父為了避禍甚至和其斷絕父子關系。 “按照現在的標準,幾乎就是個問題少年”。徐乃達這樣定義其祖父。 徐乃達認為1903年的日本之行對徐錫麟走上革命之路影響極大,在日本徐錫麟認識了很多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也了解了中國以外的世界,同時積極參加營救因反清入獄的革命志士章炳麟。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東京博物館看到了一座中國古代大鐘在那里展示,他想中國的文物怎么被日本人掠奪過去,加上之前的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等等,讓他覺得必須徹底革命。 1907年徐錫麟犧牲后,其獨子也就是徐乃達的父親徐學文不滿兩歲與祖母避難日本,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回到故鄉紹興,其后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徐學文赴德留學,1946年擔任臺灣樟腦局局長舉家遷往臺灣,徐乃達出生于臺灣,2000年后徐乃達長住上海,擔任美國飛翔網訊控股集團公司執行董事、上海捷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臺灣,徐乃達記得在念小學的時候當時國文課本里就有一課叫《徐錫麟傳》,上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就說,“我們班上有位同學,他的祖父就是這個人。”然后他就叫徐乃達站起來,當然沒有這篇課文了。 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知道徐錫麟的人并不多,徐乃達覺得正常,但他覺得很多年輕人對于中國歷史幾乎一無所知,不知道秦漢唐宋,不知道辛亥革命,不知道臺灣和大陸的風風雨雨。 “歷史是不斷在重演的”。喜歡歷史的徐這樣認為,對于犧牲在百余年前的祖父徐錫麟,他覺得其出生富貴卻赴湯蹈火投身革命最后以身許國,其見義勇為的精神至今價值猶存。 1989年徐乃達陪同老父親第一次回到大陸,在浙江紹興徐錫麟故居,徐乃達父親徐學文淚流滿面。這也是徐乃達第一次看到自己父親的眼淚。 “那時上海浦東還是一片荒涼,有人建議我投資買地,我說神經病,現在看來我是神經病”。談及大陸的高速發展,徐乃達感慨萬千。 100多年前徐錫麟被凌遲處死,臨刑神色自若地說:“功名富貴,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 “我看到了祖父為之犧牲的富強中國”,徐錫麟之孫徐乃達非常動情。(完)
- 徐錫麟
徐錫麟(1873年-1907年),字伯蓀,號光漢子,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生于地主紳商家庭,幼讀私塾,喜歡算術、天文,先后取得廩生、副舉人等功名。因他常宣傳革命思想,仇視清廷,其父恐受連累,分了一部分財產給他,表示脫離父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