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浚故居
-
丘浚故居位于金花路三巷9號,院門口懸掛著由國家文物局著名古建筑專家、書法家羅哲文題寫的四個大字“丘浚故居”。金黃色的字體在黑底的反襯下熠熠生輝?,F(xiàn)存“可繼堂”和前堂兩進,前堂面闊3間,進深4椽,單檐硬山式簡板布瓦頂,通高4米,可維堂面闊3間,進深13椽,單檐硬山式簡板布瓦頂。
丘浚于明永樂十九年十一月初十生于故居正屋。丘浚故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距今已有640多年的歷史。曾為多進式院落,規(guī)模最大時有“丘民十八屋”之說。
據(jù)說,當丘浚7歲,其兄丘源9歲時,父親丘傳去世,年幼的兄弟靠祖父丘普撫養(yǎng)。丘普想到自己年老失去獨子,雙孫依偎膝下,百感交集,寫了“嗟無一子堪供老,喜有雙孫可繼宗”的聯(lián)句掛于楣兩邊。丘浚成名后,追念乃祖對他們兄弟的期望,寫了一篇《可繼堂記》這篇記文,充滿了丘浚追及先人,不忘根本和對后輩殷切期待的激情。從此,可繼堂名揚天下,余韻至今。
丘浚在世時,下田村(金花村)常常車來轎往,地方官員以及抵瓊顯要時有拜訪。丘浚謝世后乃至清代,可繼堂風光不衰,故居門外的華表,朝廷旌建丘母李太夫人牌坊,吸引眾多行人觀瞻,可繼堂成為金花村乃至海南人的驕傲。
民國以來,海南政局動蕩,戰(zhàn)火不息,丘浚后人四處謀生,其故居呈現(xiàn)衰敗氣象。解放后,府城地區(qū)人口逐漸增多,昔日丘宅門前寬闊的空地,已被居民住房所覆蓋。華表和牌坊已蕩然無存,丘浚遺物,包括皇上恩賜的龍碗、玉簪、朝笏、文稿,墨跡、繪像等,也已不知去向。到20世紀90年代初,丘浚故居已破敗不堪。1994年6月,瓊山市人民政府對丘浚故居投資130多萬元按現(xiàn)存原貌進行修葺,1996年修葺一新的丘浚故居免費對外開放,供游人參觀。1996年,丘浚故居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
丘浚故居庭院草木蔥綠。進院門,院內(nèi)栽種著人參果,枝繁葉茂??衫^堂兩邊有副門題:可繼堂中承德澤,尚書萬里傳字香??衫^堂神案上供俸著一尊丘浚先人的金色塑像。堂內(nèi)擺著4張?zhí)珟熞?,神案供桌和椅子上雕著精美的圖案,技藝精湛??衫^堂前,一棵結(jié)滿石榴果的石榴樹下滿地落果,使這座名人故居有種寂寥的況味。
- 丘浚
丘浚(1418~1495)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學家、史學家、經(jīng)濟學家和文學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號深庵、玉峰、別號海山老人,瓊州瓊臺(今屬海南)人。景泰五年進士,歷官經(jīng)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侍郎、尚書、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丘浚學問淵博,熟悉當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覽不輟,研究領(lǐng)域涉政治、經(jīng)濟、文學、醫(yī)學等,著述甚豐,同海瑞合稱為“海南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