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浚墓址
-
丘浚弘治八年(1495),卒于任上,年七十六。贈太傅,謚文莊。墓位于海南島海口市秀英區水頭村北。該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6年重修墓丘、墓碑、石牌坊。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主墓石砌,圓頂,高6米,共分6層,16級臺階,底座有八卦,八卦之間“卐”符號,這符號在古時代表吉祥之意。主墓前立墓碑一座,高4.4米,上方刻有“雙龍飛舞”,兩旁刻有青松、仙鶴、祥云等圖案花紋。碑面上端有:“皇明敕葬”四字,正中題:‘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特贈左柱國太傅謚文莊丘公。妣誥封正一品夫人吳氏之墓’(夫妻合葬)。主墓前有"理學名臣“石牌坊一座。墓道兩旁有翁仲,石羊、石獅、石馬等石刻,最前面有石華表一對。整個墓園前臨清泉水塘,面對平疇沃野,后枕蒼翠小丘,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在50年后期和60年代初期,朱德、郭沫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專程前往丘浚墓參觀。近年來,前往丘浚墓參觀、考察的人常年絡繹不絕。
作者介紹
- 丘浚
丘浚(1418~1495)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學家、史學家、經濟學家和文學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號深庵、玉峰、別號海山老人,瓊州瓊臺(今屬海南)人。景泰五年進士,歷官經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侍郎、尚書、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丘浚學問淵博,熟悉當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覽不輟,研究領域涉政治、經濟、文學、醫學等,著述甚豐,同海瑞合稱為“海南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