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簡介
「宋朝」-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號晦翁,又號遁翁、滄州病叟,自稱云谷老人。婺源(今屬江西)人,寓建陽(今屬江西)人,寓建陽(今屬福建)之考亭。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主泉州同安簿。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軍,改提舉浙東茶鹽公事。歷江西提刑,召除秘閣修撰、奉外祠。光宗朝,除知漳州。寧宗初,除煥章閣待制、侍講,旋以本職提舉南京鴻慶宮。慶元二年(1196)十二月,落職罷祠。后以守朝奉大夫致仕。慶元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初,謚「文」。《宋史》有傳。事跡另見黃榦所撰行狀及《皇朝道學名臣言行外錄》卷一二、宋本《四朝名臣言行錄續集》卷一三等。自宋祝穆、李方子始,后人所撰年譜、傳略數十種,以清王懋竑《朱子年譜》較為詳贍熹得程顥、程頤之傳,兼采張載、周敦頤之學,集北宋理學之大成。有《朱文公文集》一百卷,詞有《晦庵詞》一卷。王奕清等《歷代詞話》引《讀書續錄》云:「晦庵先生詞,幾于家弦戶誦矣。其隱括杜牧之九日齊山登高詩《水調歌頭》一闋,氣骨豪邁則俯視蘇辛,音韻諧和則仆命秦柳,洗盡千古頭巾俗套。」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云:「《詞綜》所錄朱晦翁《水調歌頭》、真西山《蝶戀花》,雖非高作,卻不沉悶,固知不是腐儒。」
-
朱熹介紹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1130年10月18日),朱熹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后隨母遷居建陽崇安縣(今武夷山市)。晚年定居建陽考亭,故后…詳情朱熹生平
淳熙二年(1175年),與陸九淵為首的另一學派在信州(今上饒)鵝湖寺相聚,就兩學派之間的哲學分歧展開辯論。淳熙五年(1178年),經宰相史浩推薦,朱熹出任南康…詳情朱熹影響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歲正式拜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為師,專心儒學,成為程顥、程頤之后儒學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與呂祖謙、陸九淵等會于江西…詳情朱熹思想
教育思想 朱熹的長期從事講學活動,精心編撰了《四書集注》等多種教材,培養了眾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是論述“小學”和“…詳情朱熹學術造詣
理學家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志著封建社會更趨完備的意識形態。元朝皇慶二年(1313)復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章句集…詳情朱熹文學著作
朱熹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薩蠻》(一)、《水調歌頭》(一)、《南鄉子》、《憶秦娥》(二)等。其中…詳情朱熹紀念館
朱熹紀念館坐落在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文公山景區的文公山朱子文化園內,占地面積300平方米。造型莊重、嚴謹的武夷山朱熹紀念館,是一座于1990年落成的廡殿式大院…詳情 -
-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 《鷓鴣天(叔懷嘗夢飛仙,為之賦此。歸日以呈茂獻待郎,當發一笑)》
-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 《鷓鴣天(江檻)》
- 《浣溪沙(次秀野酴醿韻)》
- 《題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
-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 《偶成》
- 《勸學詩 / 偶成》
-
- 高翥
- 李斯
- 朱晞顏
- 林升
- 姚述堯
- 吳淵
- 劉光祖
- 杜耒
- 王辟之
- 朱翌
- 謝逸
- 劉著
- 舒亶
- 樂婉
- 吳激
- 卓田
- 寇準
- 蔣捷
- 哀長吉
- 韋驤
朱熹相關資料
朱熹的作品
宋朝名人推薦
朱熹的詩詞
-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 《鷓鴣天(叔懷嘗夢飛仙,為之賦此。歸日以呈茂獻待郎,當發一笑)》
-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 《鷓鴣天(江檻)》
- 《浣溪沙(次秀野酴醿韻)》
- 《題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
-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 《偶成》
- 《勸學詩 / 偶成》
- 更多朱熹的詩詞>>>
熱門名句
- 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
-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 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
-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 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
- 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
- 碧窗斜月藹深暉,愁聽寒螀淚濕衣
- 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