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前日欲低,漢陽城樹亂烏啼
出自明朝李夢陽的《夏口夜泊別友人(黃鶴樓前日欲低)》- 原文賞析:
【夏口夜泊別友人】
黃鶴樓前日欲低, 漢陽城樹亂烏啼。
孤舟夜泊東游客, 恨殺長江不向西。
- 拼音解讀:
-
【xià kǒu yè bó bié yǒu rén 】
huáng hè lóu qián rì yù dī , hàn yáng chéng shù luàn wū tí 。
gū zhōu yè bó dōng yóu kè , hèn shā zhǎng jiāng bú xiàng xī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夏口夜泊別友人(黃鶴樓前日欲低)注釋
夏口:地名。三國時孫權于今湖北省武昌縣(舊屬鄂州江夏)西筑夏口城。清于此置夏口廳,屬湖北省武昌府,民國以后改廳為縣,后廢縣置市,即漢口市,原夏口轄地分別并劃歸漢口市及漢陽縣。…詳情 -
夏口夜泊別友人(黃鶴樓前日欲低)賞析
后面兩句在一個方位的強烈對比中透露出濃郁的鄉愁,一個向東漂泊的旅人,一葉孤舟,夜裏??吭谶@麼一個頗負盛名之地,西望故園,升起的是家園的懸念,怪不得他會「恨殺長江不向西」了,如果長江向西,那麼明朝掛帆去,便可一路回到日夜思憶的家園,無可奈何它日夜不息的向東流,往后是漸行漸遠了,歸去是愈來愈不易了.…詳情夏口夜泊別友人(黃鶴樓前日欲低)賞析二
作者曾與友人在舟中歡聚,友人離去后倍感落寞.“孤”字即是作者心情的點睛之筆.于是,從他的內心深處,自然發出:“恨殺長江不向西”的怨恨之語.長江總是向東流入大海,不管作者怎樣惱恨,它也不可能掉頭向西.作者此語,是癡語,極荒唐無理.…詳情 - 李夢陽
李夢陽(1473~1530)中國明代文學家。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出身寒微。弘治七年(1494)進士,歷任戶部主事、江西提學副使等職。他嫉惡如仇,曾因草疏奏章彈劾宦官劉瑾而入獄。李夢陽鑒于臺閣體詩文千篇一律的弊端,決心倡導復古以改變不良文風。他是前七子的領袖,主張古詩學魏晉,近體學盛唐,在當時影響頗大。但他過于強調格調、法式 ,未能很好地從復古中尋求創新。在他與何景明的辯論中,意氣用事,論點偏激,導致他泥古不化,甚至走上了抄襲的道路,扼殺了詩歌創作的生機。晚年有所悔…詳情
-
- 夏城坐雨
- 秋望
- 汴京元夕
- 夏口夜泊別友人(黃鶴樓前日欲低)
- 秋望(黃河水繞漢邊墻)
- 船板床
- 泰山
- 汴京元夕
- 船板床
- 泰山(俯首無齊魯)
-
- 楊繼盛
- 施紹莘
- 陸娟
- 凌濛初
- 楊基
- 羅貫中
- 曹學佺
- 汪懋麟
- 徐禎卿
- 張靈
- 夏口夜泊別友人(黃鶴樓前日欲低)原文,夏口夜泊別友人(黃鶴樓前日欲低)翻譯,夏口夜泊別友人(黃鶴樓前日欲低)賞析,夏口夜泊別友人(黃鶴樓前日欲低)閱讀答案,出自李夢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