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
出自唐朝蘇颋的《(五言絕句)汾上驚秋》
- 原文賞析:
- 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 拼音解讀:
- běi fēng chuī bái yún ,wàn lǐ dù hé fén 。
xīn xù féng yáo luò ,qiū shēng bú kě wé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北風吹卷著白云使之翻滾涌動,我要渡過汾河到萬里以外的地方去。
心緒傷感惆悵又逢上草木搖落凋零,我再也不愿聽到這蕭瑟的秋風。…詳情
相關賞析
-
這首詩當作于唐開元十一年(723年)或十二年(724年)的秋天。相傳漢武帝在其地獲黃帝所鑄寶鼎,因祀后土,并渡汾水飲宴賦詩,作《秋風辭》。開元十年(722年),唐玄宗聽張說之言,謂汾陽有漢后土祠,其禮久廢,應修復祭祀。開元十一年(723年)正月,唐玄宗到潞州、晉州,詩人為禮部侍郎隨行,并有詩。二月在汾陰祀后土,詩人從行并寫了《祭汾陰樂章》。是年冬,出為益州大都督長史。到開元十三年(725年)才又調(diào)回長安。外放的兩年,是蘇颋一生仕履中最感失意的時期,此詩可能就是這一兩年中的一個秋天所作的?!?a href="http://www.pinswag.com/wenzhang/18308.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詳情
這詩的表現(xiàn)手法和抒情特點,都比較接近阮籍的《詠懷詩》。此詩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詩人有寄托,有憂慮,有感傷;但究竟為什么,是難以確切肯定的。他采用這種手法,可能是以久與政事的經(jīng)驗,熟悉歷史的知識,意識到漢、唐兩代的兩個盛世皇帝之間有某種相似,仿佛受到歷史的某種啟示,隱約感到某種憂慮,然而他還說不清楚,也無可奈何,因此只能寫出這種感覺和情緒。而恰是這一點,卻構成了一種獨有的藝術特點:以形象來表示,讓讀者去理會?!?a href="http://www.pinswag.com/wenzhang/18309.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詳情
作者介紹
- 蘇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 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jiān)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 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 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a href="http://www.pinswag.com/shiren/1300.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詳情
蘇颋的詩詞
-
- 夜發(fā)三泉即事
- 武擔山寺
- 曉濟膠川南入密界
- 先是新昌小園期京兆尹一訪兼郎官數(shù)子自頃沉疴…成章
- 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遙樓應制
- 餞澤州盧使君赴任
- 奉和圣制答張說出雀鼠谷
- 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得茲字
- 秋夜寓直中書呈黃門舅
- 扈從溫泉奉和姚令公喜雪
唐朝名人推薦
-
- 金昌緒
- 布燮
- 王維
- 崔曙
- 王駕
- 牛殳
- 竇牟
- 夏侯審
- 包賀
- 裴誠
- (五言絕句)汾上驚秋原文,(五言絕句)汾上驚秋翻譯,(五言絕句)汾上驚秋賞析,(五言絕句)汾上驚秋閱讀答案,出自蘇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