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出自唐朝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 原文賞析:
-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拼音解讀:
- shù gǔ duàn rén háng ,biān qiū yī yàn shēng 。
lù cóng jīn yè bái ,yuè shì gù xiāng míng 。
yǒu dì jiē fèn sàn ,wú jiā wèn sǐ shēng 。
jì shū zhǎng bú dá ,kuàng nǎi wèi xiū bī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詳情
相關賞析
-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詳情
梁啟超在“詩圣杜甫”一文里曾這么寫道:“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得起情圣的徽號,因為他的情感的內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深處,能將他全部反映不…詳情
意境賞析 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詳情
作者介紹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陜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陜西富縣境),只身投…詳情
杜甫的詩詞
-
- 破船
- 別房太尉墓
- 題桃樹
- 對雨書懷,走邀許十一簿公
- 武侯廟
- 十七夜對月
- 東屯月夜
- 山寺
- 最能行
- 倦夜
唐朝名人推薦
-
- 劉因
- 包佶
- 李頎
- 毛熙震
- 徐夤
- 錢起
- 崔鉉
- 張祜
- 蔡孚
- 薩都剌
- 月夜憶舍弟原文,月夜憶舍弟翻譯,月夜憶舍弟賞析,月夜憶舍弟閱讀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