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
出自元朝元好問的《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 原文賞析:
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
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 拼音解讀:
-
zhòng gāng yǐ gé hóng chén duàn ,cūn luò gèng nián fēng 。yí jū yào jiù ,chuāng zhōng yuǎn xiù ,shě hòu zhǎng sōng 。
shí nián zhǒng mù ,yī nián zhǒng gǔ ,dōu fù ér tóng 。lǎo fū wéi yǒu ,xǐng lái míng yuè ,zuì hòu qīng fē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注釋譯文
重重疊疊的山峰隔斷了繁華喧鬧的都市生活,更覺得年豐人壽在我們這個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跡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綠的山峰,還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種植那十年成材的樹木,耕作那一年收獲的谷物,都交給那些年輕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來,欣賞那將落的明月;醉飽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間的清風拂面而過。…詳情 -
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賞析
《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描寫與塵世隔絕的鄉村隱居生活。曲中流露出,主人公雖然人在山村,遠離紅塵,但內心并未完全超然。第一句“重岡已隔紅塵斷”,就表明他深知塵世的艱辛,曾經歷過塵世的坎坷。如今一切都被隔在山的那邊了。他已經選擇了與世無爭的鄉居生活,決意飽覽山村美景,做一個超凡的人。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對山林間悠然自得的生活,沒有任何一字提及詩人對當時的元朝暴政的不滿之情。但細細咀嚼,又字字句句語含沉痛,蘊藏著對暴政的不滿之意。雖不言情,但通過寫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滿了詩人悲憤之情,情深意摯,可謂是一切景語皆情語。…詳情 -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詳情
-
- 浣溪沙·往年宏辭御題有西山晴雪詩
-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
- 論詩三十首·其五
- 論詩三十首·二十六
- 玉漏遲·詠杯
- 玉漏遲·詠杯
- 論詩三十首·二十三
- 人月圓·玄都觀里桃千樹
- 論詩三十首·二十五
- 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
- 宋方壺
- 王沂孫
- 周文質
- 李伯瞻
- 紀君祥
- 劉秉忠
- 元好問
- 白樸
- 李治
- 張可久
- 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原文,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翻譯,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賞析,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閱讀答案,出自元好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