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出自宋朝蘇軾的《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 原文賞析:
-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 拼音解讀:
- luò rì xiù lián juàn ,tíng xià shuǐ lián kōng 。zhī jun1 wéi wǒ xīn zuò ,chuāng hù shī qīng hóng 。zhǎng jì píng shān táng shàng ,yī zhěn jiāng nán yān yǔ ,yǎo yǎo méi gū hóng 。rèn dé zuì wēng yǔ ,shān sè yǒu wú zhōng 。
yī qiān qǐng ,dōu jìng jìng ,dǎo bì fēng 。hū rán làng qǐ ,xiān wǔ yī yè bái tóu wēng 。kān xiào lán tái gōng zǐ ,wèi jiě zhuāng shēng tiān lài ,gāng dào yǒu cí xióng 。yī diǎn hào rán qì ,qiān lǐ kuài zāi fē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詞句注釋
⑴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 “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快哉亭: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詳情
相關賞析
-
這首詞又名《快哉亭作》,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
此詞描寫的對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圍的廣闊景象。開頭四句,先用實筆,描繪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夕陽與亭臺相映的優美圖景,展現出一片空闊無際的境界,充滿了蒼茫闊遠的情致。“知君為我新作”兩句,交待新亭的創建,點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關系,反客為主、詼諧風趣地把張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說成特意為自己而造,又寫亭臺窗戶涂抹上青紅兩色油漆,色彩猶新。“濕”字形容油漆未干,頗為傳神。…詳情
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2年)六月作者貶官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朱孝臧校注《東坡樂府》:王案:“癸亥六月,張夢得營新居于江上,筑亭,公榜曰快哉亭,作《水調歌頭》。”…詳情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詞作,作于宋神宗元豐六年作者貶居黃州時,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上片前四句以實筆寫景,目光由遠及近,然后轉入對平山堂的回憶,后五句寫平山堂。…詳情
作者介紹
-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還朝任職,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時期。他強調改革吏治,反對驟變。認為「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因意見…詳情
蘇軾的詩詞
-
- 菩薩蠻·回文夏閨怨
- 皂羅特髻(采菱拾翠)
- 減字木蘭花(荔支)
-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
-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趙昌寒菊
- 好事近(黃州送君猷)
- 南歌子(黃州臘八日飲懷民小閣)
- 菩薩蠻(回文四時春閨怨)
-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朝名人推薦
-
- 琴操
- 洪咨夔
- 賀鑄
- 沈與求
- 許棐
- 呂蒙正
- 劉一讓
- 張輯
- 黃孝邁
- 楊億
-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原文,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翻譯,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賞析,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閱讀答案,出自蘇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