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出自清朝辛棄疾的《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 原文賞析:
-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 拼音解讀:
-
fēng qián yù quàn chūn guāng zhù 。chūn zài chéng nán fāng cǎo lù 。wèi suí liú luò shuǐ biān huā ,qiě zuò piāo líng ní shàng xù 。
jìng zhōng yǐ jiào xīng xīng wù 。rén bú fù chūn chūn zì fù 。mèng huí rén yuǎn xǔ duō chóu ,zhī zài lí huā fēng yǔ chù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迎著風兒,想要勸春光停住腳步。春光卻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它不愿同岸邊的落花一樣隨流水而去,暫且就成為在泥土上飄舞的飛絮??粗R中頭發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時光。人沒有辜負春天,…詳情
相關賞析
-
這是一首傷春詞,由傷春而感傷自己年華流逝,第一、兩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時節,開頭即點出傷春的意味,為全詞奠定了感傷的基調,接著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說春不甘和落花一樣…詳情
作者介紹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初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屬山東)人。受學于亳州劉瞻,與黨懷英為同舍生,號辛黨。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義軍烽起。棄疾聚眾二千,隸耿京為掌書記,奉表南歸。高宗于建康召見,授右承務郎,任滿。改廣德軍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論》、《九議》,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復失地的建議。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遷倉部郎官,出為江西提點刑獄,調京西轉運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遷知隆興府兼江西安…詳情
辛棄疾的詩詞
-
- 漢宮春(即事)
- 鷓鴣天(重九席上作)
-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 水調歌頭(湯坡見和、用韻為謝)
- 定風波(三山送盧國華,約上元重來)
- 太常引(賦十四弦)
- 六州歌頭
- 念奴嬌(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韻)
- 西江月(賦丹桂)
- 菩薩蠻·送曹君之莊所
清朝名人推薦
-
- 吳錫麒
- 林則徐
- 顧炎武
- 黃任
- 繆嗣寅
- 洪升
- 孔夷
- 顧彩
- 孔尚任
- 李慈銘
- 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原文,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翻譯,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賞析,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閱讀答案,出自辛棄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