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出自宋朝陸游的《鵲橋仙·夜聞杜鵑》
- 原文賞析:
-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 拼音解讀:
-
máo yán rén jìng ,péng chuāng dēng àn ,chūn wǎn lián jiāng fēng yǔ 。lín yīng cháo yàn zǒng wú shēng ,dàn yuè yè 、cháng tí dù yǔ 。
cuī chéng qīng lèi ,jīng cán gū mèng ,yòu jiǎn shēn zhī fēi qù 。gù shān yóu zì bú kān tīng ,kuàng bàn shì 、piāo rán jī lǚ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暮春時節,眺望江面,風雨連天。篷蔽的茅屋里,燭燈明滅,悄無人言。連樹林里的黃鶯都停止了鳴叫,惟有杜鵑,在月夜里孤苦哀啼。啼聲越來越遠,帶著深深的漆黑的影子,驚醒了我的夢,讓人清…詳情
相關賞析
-
此詞選自《渭南文集》,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鄭(今陜西漢中)軍職,不久改調成都參議官,投閑置散,抱負難展,失意之極,因詠啼鵑以抒懷抱。通篇借物寓情,以環境冷落渲染凄涼氣氛,以鶯燕無聲…詳情
夢中還是從戎南鄭的邊城角聲,醒來卻聞羈旅成都的杜鵑啼鳴。“千里曜戈甲”的壯景,由此破碎為茅檐孤燈的暗夜;那“氣吞殘虜”的雄懷,又何堪臨對這春晚的“連江風雨”?杜鵑是蜀中望帝的化身,…詳情
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陸游離開南鄭,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職,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據夏承燾《放翁詞編年箋注》,此詞就寫于這段時間。杜鵑,在蜀也是常見的暮春而鳴。它又名杜宇、子…詳情
作者介紹
- 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佃之孫。陸游是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詳情
陸游的詩詞
-
- 月上海棠
- 赤壁詞
- 長相思(五之二)
-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 夜登白帝城懷少陵先生
- 水龍吟(榮南作)
- 繡停針
- 秋晚登城北樓
-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朝名人推薦
-
- 張耒
- 晏殊
- 宋江
- 梅堯臣
- 崔與之
- 道潛
- 劉攽
- 蘇舜欽
- 張元干
- 侯蒙
- 鵲橋仙·夜聞杜鵑原文,鵲橋仙·夜聞杜鵑翻譯,鵲橋仙·夜聞杜鵑賞析,鵲橋仙·夜聞杜鵑閱讀答案,出自陸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