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為什么沒賞賜介子推(介子推是個什么樣的人?晉文公呢?)
很多朋友對于晉文公為什么沒賞賜介子推和介子推是個什么樣的人?晉文公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晉文公為什么不賞賜介子推?
介子推在驪姬之亂發生后,跟隨重耳出奔,歷盡艱辛,忠心輔佐重耳得以返國,介子推卻淡泊功名,歸隱鄉間。曾有名言“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
“驪姬之亂”后,晉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避難奔狄,隨行賢士五人,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此后,介子推一直追隨重耳在外逃亡19年,輾轉周折,備歷艱難險阻。重耳最終能返回晉國,成為日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介子推也盡了犬馬之勞。
據《韓詩外傳》記載,重耳逃入衛國國境時,頭須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重耳無糧,饑餓難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養重耳。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推如此肝腦涂地,忠心耿耿,也成就了他的忠義之名,史稱“割股奉君”。
據《史記》記載,在重耳得到秦穆公相助,得以返國時,與介子推一起追隨重耳19年的咎犯擔心先前出奔在外,多有犯冒犯重耳之處而假意請辭。介子推認為晉君歷盡艱險,重返王座,乃上天相助,咎犯身為臣子,攜功要君,惺惺作假,早有歸隱之意的介子推恥與其為伍,于是借此機會歸隱鄉間。
晉文公登基后,按功績對臣子一一封賞,卻唯獨漏賞了介子推,“推亦不言祿,祿亦不及”,有人為介子推的遭遇抱不平,將一首詩掛在宮門口: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
晉文公見后,派人召介子推,得知介子推已攜老母隱入綿山,于是將綿山之地封與介子推,并改名“介山”。
另據一些史書記載,和一些民間傳說,得知介子推隱居綿山后,晉文公非常懊悔,親自去綿山尋找,但介子推始終避而不出。于是晉文公下令焚山,企圖逼介子推出山,不料介子推卻堅不下山,最終抱在一棵柳樹上死去,晉文公悲痛萬分,將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贝撕螅白阆隆背蔀橄录墝ι霞壔蛲呏g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
傳說文公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國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并從此形成了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節日“寒食節”。雖然寒食節的真正起源并非來自于此,但將紀念介子推作為寒食節起源的說法卻更為流行,甚至后來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取代,許多人又把紀念介子推作說成清明節的起源。
由于介子推的忠心耿耿和淡泊名利,一直是中國古代社會極力推崇的的高尚品質,所以介子推在歷朝歷代都得到了很多的贊譽。民間修建了許多祠堂廟宇,以慰籍介子推的在天之靈。宋天禧元年,宋真宗詔封介子推為潔惠侯。
重耳當上國君后,為何偏偏假裝忘記賞賜介子推?
好像是因為晉文公懷疑當初在非常饑餓的時候吃的肉不是介子推的,所以當時就假裝忘記賞賜介子推,但也有人說是晉文公是真的忘記了。
介子推對晉文公真的很忠誠,當時晉文公上臺之后,因為國內還是比較混亂的,所有為了穩定人心,就開始大量地賞賜。晉文公和介子推等人歷經磨難,終于晉文公當時君主,但是那個時候,國內無論政治還是人心都非?;靵y,晉文公勢力不穩,所以晉文公就開始靠賞賜來拉攏、穩定人心,其中賞賜就包括之前跟隨他一起經歷苦難的臣子,對他有過幫助的人,甚至說當初騙了他的錢的人他都有賞賜,但那一次大規模的賞賜,卻偏偏落下來介子推,我覺得無論介子推是多么不看著名利,但是這樣被君主忽視,肯定是心里面很傷心的吧。
后來晉文公沒有賞賜介子推,覺得這樣是不仁不義,所以就趕緊去找介子推,但是都被介子推拒絕了。也不知道是晉文公突然想起,還是覺得還是該賞賜介子推的,不能把自己陷入不仁不義的境界,所以晉文公多次去賞賜介子推,但是介子推都不要,被逼無奈,介子推就帶著他的母親逃到了深山里面,覺得這樣應該晉文公不會追上來了,但是沒想到,晉文公還是想賞賜介子推,不想世人說自己不仁義,但是介子推又不出來,就聽信了別人的話,放火燒山,逼出介子推,萬萬沒想到,介子推寧愿帶著母親一起在深山里面被燒死,也不愿意再見晉文公了。
我覺得介子推還是很有個性的,只有晉文公到底是真的忘記賞賜介子推還是假的忘記,我覺得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誰又能猜出君主的心思呢。
晉文公登上君主之位,為何當年割股啖君的介子推沒有受到獎賞?
主要是因為介子推不愿意接受獎賞,他對晉文公重耳好并不是為了謀求富貴的。
重耳當國君后,所有人都封賞了,卻為何獨獨不封賞介子推?
因為介子推并不想要晉文公的封賞,在晉文公成功之后他就帶著自己的老母隱遁山野,不像其他人那樣追著晉文公要高官厚祿。至于晉文公,我猜他可能有點看不慣介子推這種不慕名利的高風亮節,所以有意不給他封賞。
重耳在41歲的時候,為了防止被酈姬暗算,逃跑到了翟國,之后因為自己的父親和兄弟也追殺他,四處逃難,在他最狼狽的這段時期里,介子推就投奔了他。介子推投奔他是因為介子推深感晉國被酈姬搞得烏煙瘴氣,國將不國,而在外潛逃的公子重耳有大才,只有他可以救晉國。就這樣,介子推跟著重耳在外流浪19年。
在外面,主仆一行人過的是十分辛苦,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是常事。最慘的時候,連干糧都被偷走,重耳幾乎要活活餓死。在這個時候,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了肉熬成肉湯獻給了重耳。重耳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久沒聞過肉味了,一陣狼吞虎咽,終于緩了過來。這個時候他才發現介子推已是鮮血淋漓,意識到自己是吃的他的腿上肉,被感動得不行,賭咒發誓等自己回國之后一定要報答他。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君王的話是不能信的,介子推是個聰明人,自然也沒放在心上。對于他來說,他就重耳并不求什么回報,只是重耳死了的話,晉國就危險了。后來重耳終于返回故國,成了晉文公,介子推覺得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揮揮袖子,帶著母親走了。榮華富貴對他來說都是不必要的東西,他不僅不想要,還對那些追名逐利的昔日同僚嗤之以鼻。并且他發現竟然還有一些曾經袖手旁觀的人也來討賞。
介子推看不下去這種惡心的事情,反正也沒他的事情了,就離開了。所以晉文公后來沒有封賞介子推,因為人家壓根就不在朝廷,封賞也找不到人。并且,晉文公還是頗喜歡奉承話的,后來防火逼介子推這種蠢主意也是他身邊人給他出的,所以堪稱一股清流的介子推在他的眼里未免就有些刺眼了,所以他索性就當沒有這個人,完全不提當日自己許下的誓言。
關于晉文公為什么沒賞賜介子推和介子推是個什么樣的人?晉文公呢?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