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員外外賣怎么樣(外賣員咋樣)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苗員外外賣怎么樣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外賣員咋樣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潘安的詩句
1、小校潘安白發生
唐白居易 《不準擬二首》
2、已過潘安三十年
唐白居易 《涼風嘆》
3、恐是潘安縣
唐杜甫 《花底》
4、潘安秋興動
唐李端 《同苗員外宿薦福寺僧舍》
5、聞說潘安方寓直
唐李端 《山中寄苗員外》
6、美貌說潘安
宋葛長庚 《促拍滿路花》
7、鬢云似潘安
宋劉克莊 《水調歌頭·落日幾呼渡》
8、潘安寄新詠
唐元稹 《城外回,謝子蒙見諭》
9、潘安過今夕
唐元稹 《賦得九月盡》
10、曾不問潘安
唐李商隱 《擬沈下賢》
11、潘安惆悵滿頭霜
唐沈彬 《秋日》
12、搔首憶潘安
唐齊己 《溪齋二首》
13、子羽潘安
元丘處機 《金蓮出玉花 自述》
14、潘安容貌心蒙莊
宋陳藻 《吾鄉有李明府其伯子襟懷夐然世表甘早知敬慕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又名潘安仁,字安仁,西晉著名文學家,中國歷史有名的美男子之一,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祖籍河南鄭州中牟縣大潘莊。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后世遂以潘安稱焉。美姿儀,少以才名聞世,岳二十歲,時晉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賦以美其事,灑灑千言,辭藻優美,為眾所疾,遂十年不得升遷。岳三十余歲出為河陽縣令,令全縣種桃花,遂有“河陽一縣花”之典故。有政績,太傅楊駿引岳為太傅主簿。楊駿被誅,被除名。他性輕躁,趨于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輒望塵而拜。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并為“賈謐二十四友”,潘安為首。孫秀當政,遂夷三族。潘安往往與陸機并稱,古語云“陸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試圖遠離政治紛紜,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親近自然,渴望自由,向往隱逸,享受閑居之樂的高雅情懷。
綸與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員外發崔補闕峒?誰會背?
稟命孤且賤,少為病所嬰。八歲始讀書,四方遂有兵。
童心幸不羈,此去負平生。是月胡入洛,明年天隕星。
夜行登灞陵,惝恍靡所征。云海一翻蕩,魚龍俱不寧。
因浮襄江流,遠寄鄱陽城。鄱陽富學徒,誚我戇無營。
諭以詩禮義,勖隨賓薦名。舟車更滯留,水陸互陰晴。
曉望怯云陣,夜愁驚鶴聲。凄凄指宋郊,浩浩入秦京。
沴氣既風散,皇威如日明。方逢粟比金,未識公與卿。
十上不可待,三年竟無成。偶為達者知,揚我于王廷。
素志且不立,青袍徒見縈。昏孱夙自保,靜躁本殊形。
始趨甘棠陰,旋遇密人迎。考實績無取,責能才固輕。
新豐古離宮,宮樹鎖云扃。中復蒞茲邑,往惟曾所經。
繚垣何逶迤,水殿亦崢嶸。夜雨滴金砌,陰風吹玉楹。
官曹雖檢率,國步日夷平。命蹇固安分,禍來非有萌。
因逢駭浪飄,幾落無辜刑。巍巍登壇臣,獨正天柱傾。
悄悄失途子,分將秋草并。百年甘守素,一顧乃拾青。
相逢十月交,眾卉飄已零。感舊諒戚戚,問孤懇煢煢。
侍郎文章宗,杰出淮楚靈。掌賦若吹籟,司言如建瓴。
郎中善馀慶,雅韻與琴清。郁郁松帶雪,蕭蕭鴻入冥。
員外真貴儒,弱冠被華纓。月香飄桂實,乳溜滴瓊英。
補闕思沖融,巾拂藝亦精。彩蝶戲芳圃,瑞云凝翠屏。
拾遺興難侔,逸調曠無程。九醞貯彌潔,三花寒轉馨。
校書才智雄,舉世一娉婷。賭墅鬼神變,屬詞鸞鳳驚。
差肩曳長裾,總轡奉和鈴。共賦瑤臺雪,同觀金谷箏。
倚天方比劍,沈井忽如瓶。神昧不可問,天高莫爾聽。
君持玉盤珠,瀉我懷袖盈。讀罷涕交頤,愿言躋百齡。
關于石崇的詩句
1.石崇寫過什么詩
石崇(246—300),西晉文學家,字季倫,小名齊奴。
渤海南皮(今屬河北)人。石苞幼子,生于青州。
少時敏慧,勇而有謀。年二十余,為武修令,有能名,入為散騎郎,遷城陽太守,因伐吳有功,封安陽鄉侯。
后累遷散騎常侍、侍中。元康初,石崇出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
在荊州劫掠客商,遂致巨富,生活奢豪。后拜為太仆,出為征虜將軍,監徐州諸軍事,鎮下邳。
官至衛尉卿。崇諂事貴戚賈謐,為「二十四友」之一,又與貴戚王愷、羊之徒以奢靡相尚。
及賈謐免官,崇亦罷職。時趙王倫專權,崇有歌妓綠珠,美而艷,善吹笛。
孫秀使人求之,不與。秀乃勸倫矯詔殺崇,綠珠亦跳樓而死。
石崇今存詩 8首。其中樂府詩對王昭君遠嫁匈奴深表同情。
詩中以第一人稱口吻敘述了王昭君"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的痛苦遭遇及對故土的眷念之情,比較感人。在詠嘆王昭君事跡的詩作中,這是最早的一首。
大雅吟 楚妃嘆 王昭君辭 思歸引 思歸嘆 答曹嘉詩 贈棗腆詩 答棗腆詩 贈歐陽建詩 石崇的《思歸引序》及《金谷詩序》,都是描寫他寄情聲色、遨游山水的閑情逸趣之作,文筆自然流暢,情調飄逸,是抒情意味比較濃的散文。 《隋書·經籍志》載有"晉衛尉卿《石崇集》 6卷",今不存。
其詩文收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大雅吟 堂堂太祖。
淵弘其量。仁格宇宙。
義風遐暢。啟土萬里。
志在翼亮。三分有二。
周文是尚。于穆武王。
奕世載聰。欽明沖默。
文思允恭。武則不猛。
化則時雍。庭有儀鳳。
郊有游龍。啟路千里。
萬國率從。蕩清吳會。
六合乃同。百姓仰德。
良史書功。超越三代。
唐虞比蹤。 楚妃嘆 蕩蕩大楚。
跨土萬里。北據方城。
南接交趾。西撫巴漢。
東被海涘。五侯九伯。
是疆是理。矯矯莊王。
淵渟岳峙。冕旒垂精。
充纊塞耳。韜光戢曜。
潛默恭己。內委樊姬。
外任孫子。猗猗樊姬。
體道履信。既絀虞丘。
九女是進。杜絕邪佞。
廣啟令胤。割歡抑寵。
居之不吝。不吝實難。
可謂知幾。化自近始。
著于閨闈。光佐霸業。
邁德揚威。羣后列辟。
式瞻洪規。譬彼江海。
百川咸歸。萬邦作歌。
身沒名飛。 王昭君辭 我本漢家子。
將適單于庭。辭決未及終。
前驅已抗旌。仆御涕流離。
轅馬為悲鳴。哀郁傷五內。
泣淚沾朱纓。行行日已遠。
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廬。
加我閼氏名。殊類非所安。
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
對之慚且驚。殺身良未易。
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
積思常憤盈。愿假飛鴻翼。
棄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
佇立以屏營。昔為匣中玉。
今為糞土英。朝華不足歡。
甘為秋草幷。傳語后世人。
遠嫁難為情。 思歸引 小序 余少有大志。
夸邁流俗。弱冠登朝。
歷位二十五。年五十以事去官。
晚節更樂放逸。篤好林藪。
遂肥遁于河陽別業。其制宅也。
卻阻長堤。前臨清渠。
柏木幾于萬株。江水周于舍下。
有觀閣池沼。多養魚鳥。
家素習技。頗有秦趙之聲。
出則以游目弋釣為事。入則有琴書之娛。
又好服食咽氣。志在不朽。
傲然有凌云之操。歘復見牽羈。
婆娑于九列。困于人間煩黷。
常思歸而永嘆。尋覽樂篇有思歸引。
儻古人之心有同于今。故制此曲。
此曲有弦無歌。今為作歌辭以述余懷。
恨時無知音者。令造新聲而播于絲竹也。
思歸引。歸河陽。
假余翼鴻鶴高飛翔。經芒阜。
濟河梁。望我舊館心悅康。
清渠激。魚彷徨。
雁驚溯波羣相將。終日周覽樂無方。
登云閣。列姬姜。
拊絲竹。叩宮商。
宴華池。酌玉觴。
思歸嘆 登城隅兮臨長江。極望無涯兮思填胸。
魚瀺灂兮鳥繽翻。澤雉游鳧兮戲中園。
秋風厲兮鴻雁征。蟋蟀嘈嘈兮晨夜鳴。
落葉飄兮枯枝竦。百草零落兮覆畦壟。
時光逝兮年易盡。感彼歲暮兮悵自愍。
廓羈旅兮滯野都。愿御北風兮忽歸徂。
惟金石兮幽且清。林郁茂兮芳卉盈。
玄泉流兮縈丘阜。閣館蕭寥兮蔭叢柳。
吹長笛兮彈五弦。高歌凌云兮樂余年。
舒篇卷兮與圣談。釋冕投紱兮希聃。
超逍遙兮絕塵埃。福亦不至兮禍不來。
答曹嘉詩 昔常接羽儀。俱游青云中。
敦道訓胄子。儒化渙以融。
同聲無異響。故使恩愛隆。
豈惟敦初好。欵分在令終。
孔不陋九夷。老氏適西戎。
逍遙滄海隅。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務。周公不足夢。
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沖。
贈棗腆詩 久官無成績。棲遲于徐方。
寂寂守空城。悠悠思故鄉。
恂恂二三賢。身遠屈龍光。
攜手沂泗間。遂登舞雩堂。
文藻譬春華。談話猶蘭芳。
消憂以觴醴。娛耳以名娼。
博弈逞妙思。弓矢威邊疆。
答棗腆詩 言念將別。睹物傷情。
贈爾話言。要在遺名。
惟此遺名。可以全生。
贈歐陽建詩 文藻譬春華。飄飖若鴻飛。
2.石崇寫過什么詩
石崇(246—300),西晉文學家,字季倫,小名齊奴。
渤海南皮(今屬河北)人。石苞幼子,生于青州。
少時敏慧,勇而有謀。年二十余,為武修令,有能名,入為散騎郎,遷城陽太守,因伐吳有功,封安陽鄉侯。
后累遷散騎常侍、侍中。元康初,石崇出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
在荊州劫掠客商,遂致巨富,生活奢豪。后拜為太仆,出為征虜將軍,監徐州諸軍事,鎮下邳。
官至衛尉卿。崇諂事貴戚賈謐,為「二十四友」之一,又與貴戚王愷、羊之徒以奢靡相尚。
及賈謐免官,崇亦罷職。時趙王倫專權,崇有歌妓綠珠,美而艷,善吹笛。
孫秀使人求之,不與。秀乃勸倫矯詔殺崇,綠珠亦跳樓而死。
石崇今存詩 8首。其中樂府詩對王昭君遠嫁匈奴深表同情。
詩中以第一人稱口吻敘述了王昭君"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的痛苦遭遇及對故土的眷念之情,比較感人。在詠嘆王昭君事跡的詩作中,這是最早的一首。
大雅吟 楚妃嘆 王昭君辭 思歸引 思歸嘆 答曹嘉詩 贈棗腆詩 答棗腆詩 贈歐陽建詩 石崇的《思歸引序》及《金谷詩序》,都是描寫他寄情聲色、遨游山水的閑情逸趣之作,文筆自然流暢,情調飄逸,是抒情意味比較濃的散文。 《隋書·經籍志》載有"晉衛尉卿《石崇集》 6卷",今不存。
其詩文收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大雅吟 堂堂太祖。
淵弘其量。仁格宇宙。
義風遐暢。啟土萬里。
志在翼亮。三分有二。
周文是尚。于穆武王。
奕世載聰。欽明沖默。
文思允恭。武則不猛。
化則時雍。庭有儀鳳。
郊有游龍。啟路千里。
萬國率從。蕩清吳會。
六合乃同。百姓仰德。
良史書功。超越三代。
唐虞比蹤。 楚妃嘆 蕩蕩大楚。
跨土萬里。北據方城。
南接交趾。西撫巴漢。
東被海涘。五侯九伯。
是疆是理。矯矯莊王。
淵渟岳峙。冕旒垂精。
充纊塞耳。韜光戢曜。
潛默恭己。內委樊姬。
外任孫子。猗猗樊姬。
體道履信。既絀虞丘。
九女是進。杜絕邪佞。
廣啟令胤。割歡抑寵。
居之不吝。不吝實難。
可謂知幾。化自近始。
著于閨闈。光佐霸業。
邁德揚威。羣后列辟。
式瞻洪規。譬彼江海。
百川咸歸。萬邦作歌。
身沒名飛。 王昭君辭 我本漢家子。
將適單于庭。辭決未及終。
前驅已抗旌。仆御涕流離。
轅馬為悲鳴。哀郁傷五內。
泣淚沾朱纓。行行日已遠。
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廬。
加我閼氏名。殊類非所安。
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
對之慚且驚。殺身良未易。
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
積思常憤盈。愿假飛鴻翼。
棄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
佇立以屏營。昔為匣中玉。
今為糞土英。朝華不足歡。
甘為秋草幷。傳語后世人。
遠嫁難為情。 思歸引 小序 余少有大志。
夸邁流俗。弱冠登朝。
歷位二十五。年五十以事去官。
晚節更樂放逸。篤好林藪。
遂肥遁于河陽別業。其制宅也。
卻阻長堤。前臨清渠。
柏木幾于萬株。江水周于舍下。
有觀閣池沼。多養魚鳥。
家素習技。頗有秦趙之聲。
出則以游目弋釣為事。入則有琴書之娛。
又好服食咽氣。志在不朽。
傲然有凌云之操。歘復見牽羈。
婆娑于九列。困于人間煩黷。
常思歸而永嘆。尋覽樂篇有思歸引。
儻古人之心有同于今。故制此曲。
此曲有弦無歌。今為作歌辭以述余懷。
恨時無知音者。令造新聲而播于絲竹也。
思歸引。歸河陽。
假余翼鴻鶴高飛翔。經芒阜。
濟河梁。望我舊館心悅康。
清渠激。魚彷徨。
雁驚溯波羣相將。終日周覽樂無方。
登云閣。列姬姜。
拊絲竹。叩宮商。
宴華池。酌玉觴。
思歸嘆 登城隅兮臨長江。極望無涯兮思填胸。
魚瀺灂兮鳥繽翻。澤雉游鳧兮戲中園。
秋風厲兮鴻雁征。蟋蟀嘈嘈兮晨夜鳴。
落葉飄兮枯枝竦。百草零落兮覆畦壟。
時光逝兮年易盡。感彼歲暮兮悵自愍。
廓羈旅兮滯野都。愿御北風兮忽歸徂。
惟金石兮幽且清。林郁茂兮芳卉盈。
玄泉流兮縈丘阜。閣館蕭寥兮蔭叢柳。
吹長笛兮彈五弦。高歌凌云兮樂余年。
舒篇卷兮與圣談。釋冕投紱兮希聃。
超逍遙兮絕塵埃。福亦不至兮禍不來。
答曹嘉詩 昔常接羽儀。俱游青云中。
敦道訓胄子。儒化渙以融。
同聲無異響。故使恩愛隆。
豈惟敦初好。欵分在令終。
孔不陋九夷。老氏適西戎。
逍遙滄海隅。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務。周公不足夢。
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沖。
贈棗腆詩 久官無成績。棲遲于徐方。
寂寂守空城。悠悠思故鄉。
恂恂二三賢。身遠屈龍光。
攜手沂泗間。遂登舞雩堂。
文藻譬春華。談話猶蘭芳。
消憂以觴醴。娛耳以名娼。
博弈逞妙思。弓矢威邊疆。
答棗腆詩 言念將別。睹物傷情。
贈爾話言。要在遺名。
惟此遺名。可以全生。
贈歐陽建詩 文藻譬春華。飄飖若鴻飛。
3.紅粉骷髏何足爭
女兒幟·西晉篇·碎珠
記得一句現在非常流行的話:為了愛情,就算你毀我容也是值得的。當然,沒有人把這句話當真,因這句話本就是被當作笑話傳播的。每當我獨自一人冒酸氣時我都要問自己:這世上到底有沒有所謂的愛情,如果有,為什么我看不到?今天,我要說一個女人的真實故事。
綠珠不是綠色的珠子,而是一個女人。她本是歌女,博白人,巨富石崇用三斛最名貴的珍珠把她買下后她便成了石崇的愛妾。什么女子最善相人?是風塵女子,因她們閱人無數。什么女子最不善相人?亦是風塵女子,因她們大都被自己相中的人拋棄。不過綠珠不同,石崇待她很好,她生活得很幸福。然而在世人看來,正是這眼前的幸福帶來了日后更大的不幸。其實我倒覺得她是幸福的,一直到死她都幸福。
童話故事的結尾常常有這么一句:從此,她和王子快樂地生活著。不過我說的這個故事不是童話,而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真實的故事中,快樂地生活總是很短暫。趙王風聞綠珠美貌,向石崇討要。石崇不給:五百侍女,隨君取之,獨綠珠不可。趙王惱羞成怒,發兵討之。就在兵臨樓下之時,綠珠舉身墜樓而死。石崇被伏后,只求一死。老實說,故事講到這里我原本是有幾分詫異的。綠珠一風塵女子,本應無情才對,石崇只不過是有錢,而趙王權勢炙人,她沒理由以死相抗呀。而石崇本為綠珠美貌傾倒,現綠珠已死,他更沒理由不求生,獨求死呀。我所能想到的惟一理由是:他們彼此愛上對方了。雖不知道這個理由站不站得住腳,不過我只能如此,方解得開心中疑惑。我承認我現在不是很理智。
后世有人很理智地寫了首詩評論此事,詩評曰:
紅粉骷髏何足爭,石崇當日太憐卿。若將掌上明珠贈,安得樓頭好夢驚。七尺竟同珊瑚碎,一身渾似落花輕。當年歌舞人何在,金谷園空夜月明。
4.求一些背后有故事的古詩詞 比如杜牧的《金谷園》有石崇和綠珠的故事
《雁秋詞》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僅十六歲的青年詩人元好問,在赴并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殺后,另一只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被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并寫《雁丘》辭一闋,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這首著名的《摸魚兒· 雁丘詞》。[3]
5.求描寫晉朝美女綠珠的詩句
繁華事散遂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以前看到這首詩,就想知道“墜樓人”的故事,后來高中,有篇課文下面的注釋,《晉書.石崇傳》記載:石崇有妓名綠珠,美而艷,善吹笛。
孫秀使人求之,為石崇所拒。孫秀矯詔收崇。
崇正宴于樓上,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樓下而死。 石崇是晉朝的散騎常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富翁。
他做過最有名的事是和皇帝的舅父王愷斗富,用蠟燭當柴火燒,用比紫絲貴重的彩緞,鋪設了五十里屏障,豪奢一時。錢都是他以前當荊州刺史時搜刮的,外國的使節和商人到了荊州,他還讓部下敲詐,公開的殺人劫財。
在自家的宴席上,還殺美人來讓客人喝酒,很是兇殘。一句話,他不是什么好東西。
但是這樣的一個人,對一個歌妓卻如此情深。“仁君”劉備就說過“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在那個時代,兄弟都隨時可能被出賣,何況一個歌妓呢? 綠珠姓梁,自然是一大美女了,能歌善舞會詩,以唱“懊惱曲”跳“昭君舞”為最出色。
她在最后也不象一般的女子,棄石崇而去,投入孫秀的懷里,而是選擇以身殉情。從樓上輕輕飛下,翩若驚鴻,最后一次的舞姿了,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一次看到花神的故事,八月的桂花之神是綠珠,人們對綠珠的一種懷念,那個散落如桂花的女子。 “問人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石崇和綠珠之間也就是那個時代的愛情吧。他們死在一起了。
不過石崇也不是個腦滿腸肥的家伙,也是個文學家,第一個寫王昭君的詩是他寫的,以第一人稱寫的《王昭君辭》.。
6.有關石崇資料
石崇是怎么富起來的?
■思晨
石崇作為古代富豪知名度頗高,人們常愛說他和皇親貴戚斗富及綠珠為之墜樓的故事,導致后人對石崇之富印象特深而石崇是怎么富起來的人們仿佛不很在意。
石崇的父親石苞,在晉武帝時曾官至大司馬,后曾一度遭受排擠,最終死于泰始八年。不太能看出石苞有多富,只知道他生有六個兒子,而石崇是其最小的一個。
石苞臨死前將自己的財物分給諸子,可恰恰不給這最小的兒子石崇,石崇的母親對此提出異議。石苞說:此兒雖小,后自能得。此話頗有點奇怪,就算石崇從小極敏惠,勇而有謀,按常理去想,也應該分得父親的一份財物。但這奇怪之舉卻告訴后人石崇的財富不是從他先人那兒繼承來的。
石崇后官至城陽太守,伐吳有功,封安陽鄉侯。但這不能保證使他富起來,而且能富到壓倒貴戚王愷的地步。因為在伐吳過程中得以封侯者為數不少,王浚是伐吳第一功臣,所以劉禹錫寫有“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的詩句。王浚這人年輕時就好奢侈因伐吳之功被封為襄陽縣侯時其子同時也被封侯賜絹萬匹錢三十萬。但王浚也只是自己玉食錦服奢侈自逸以這樣的家私還沒表現出和人斗富的舉動。
石崇和王愷斗富發生在晉武帝時,在此過程中武帝常助王愷,最有名的是石崇以鐵如意擊碎武帝賜給王愷的珊瑚樹,搞得王愷悵然若失。石崇的財富何以能富敵天子?他到底是怎么富起來的?
武帝死后,昏庸的惠帝繼位。石崇出京為南中郎將、荊州刺史,領南蠻校尉,加鷹揚將軍。史書中記下了這樣一筆:“在荊州,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短短一語,總算使后人明白石崇是怎么富起來的了。刺史是一州的最高長官,商人路過荊州石崇對他們實施了明火執杖式的搶劫這種勾當絕對是亦官亦盜,至此才可明白他是如何白手起家而成為巨富的。他后來能建有金谷園就比較好理解了有在荊州的搶劫墊底,足以財產豐積,室宇宏麗。而此前是怎樣富起來的則仍然是個謎。但人們有理由作這樣的猜測,他在任城陽太守或伐吳過程中一定是做了亦官亦盜的勾當,否則無法和貴戚們斗富。
石崇最后死于“八王之亂”中的權力斗爭,綠珠只是送他“上路”的導火線。他那巨大的來路不明的財富足以在亂世中成為被掠奪的對象。既然他在荊州能打劫別人,當別人有了條件時何以就不能打劫他?可憐他死到臨頭還抱有幻想,認為自己最多被流放到交州或廣州。等到押赴刑場時才明白過來,感嘆說:“這幫奴輩是貪圖我的家財啊”。押送者說:“知道是財富害了你,為何不早把財富散了?”石崇無言以對。這樣的對話表明這場權力斗爭帶有明顯的“仇富”心態。但不能因此說中國人從來就有“仇富”傳統,因為石崇在歷史上遠非第一個富豪,知名的中國最早的富豪首推范蠡,次為子貢,他們生前死后都沒有發生“仇富”事件。雖然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多有殺富濟貧之事,但這是和達官貴人富可敵國而百姓總是貧困潦倒聯在一起的。石崇這樣致富必然要引來“仇富”心態。
一個社會總是均貧富必是死水一潭,一個社會有太多謎一樣富起來的人則會處在火山口上。
今天的富人,也許多數是勤勞致富,但也不能排除有石崇那樣的致富者,至少那種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家私的貪官就可視為今天的石崇。就是那種年薪數百萬而定員工年薪一兩萬的高管、那種一不小心就賺了大錢的壟斷企業也難免劫財之嫌,只是二者劫財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在以富為榮的今天,特別是貧富差距見大的時候想想石崇是怎樣富起來的及靠此方式富起來后的結果,絕不是件沒意義的事。
7.關于“潘安”的詩句有哪些
1、小校潘安白發生
唐白居易 《不準擬二首》
2、已過潘安三十年
唐白居易 《涼風嘆》
3、恐是潘安縣
唐杜甫 《花底》
4、潘安秋興動
唐李端 《同苗員外宿薦福寺僧舍》
5、聞說潘安方寓直
唐李端 《山中寄苗員外》
6、美貌說潘安
宋葛長庚 《促拍滿路花》
7、鬢云似潘安
宋劉克莊 《水調歌頭·落日幾呼渡》
8、潘安寄新詠
唐元稹 《城外回,謝子蒙見諭》
9、潘安過今夕
唐元稹 《賦得九月盡》
10、曾不問潘安
唐李商隱 《擬沈下賢》
11、潘安惆悵滿頭霜
唐沈彬 《秋日》
12、搔首憶潘安
唐齊己 《溪齋二首》
13、子羽潘安
元丘處機 《金蓮出玉花 自述》
14、潘安容貌心蒙莊
宋陳藻 《吾鄉有李明府其伯子襟懷夐然世表甘早知敬慕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又名潘安仁,字安仁,西晉著名文學家,中國歷史有名的美男子之一,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祖籍河南鄭州中牟縣大潘莊。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后世遂以潘安稱焉。美姿儀,少以才名聞世,岳二十歲,時晉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賦以美其事,灑灑千言,辭藻優美,為眾所疾,遂十年不得升遷。岳三十余歲出為河陽縣令,令全縣種桃花,遂有“河陽一縣花”之典故。有政績,太傅楊駿引岳為太傅主簿。楊駿被誅,被除名。他性輕躁,趨于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輒望塵而拜。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并為“賈謐二十四友”,潘安為首。孫秀當政,遂夷三族。潘安往往與陸機并稱,古語云“陸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試圖遠離政治紛紜,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親近自然,渴望自由,向往隱逸,享受閑居之樂的高雅情懷。
8.請問有關 石崇 的典故
晉武帝統一全國后,志滿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
在他帶頭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擺闊氣當作體面的事。
在京都洛陽,當時有三個出名的大富豪:一個是掌管禁衛軍的中護軍羊琇,一個是晉武
帝的舅父、后將軍王愷,還有一個是散騎常侍石崇。
羊琇、王愷都是外戚,他們的權勢比石崇來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卻比不上石崇。石崇
的錢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清。這許多錢是哪兒來的呢?原來石崇當過幾年荊州刺史,在這
期間,他除了加緊搜刮民脂民膏之外,還干過骯臟的搶劫勾當。有些外國的使臣或商人經過
荊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榨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盜一樣,公開殺人劫貨。這樣,他就掠奪
了無數的錢財、珠寶,成了當時最大的富豪。
石崇到了洛陽,一聽說王愷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聽說王愷家里洗鍋子用
飴(音yí)糖水,就命令他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這件事一傳開,人家都說石崇家比王
愷家闊氣。
王愷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誰要
上王愷家,都要經過這四十里紫絲屏障。這個奢華的裝飾,把洛陽城轟動了。
石崇成心壓倒王愷。他用比紫絲貴重的彩緞,鋪設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愷的屏障更長,
更豪華。
王愷又輸了一著。但是他還不甘心罷休,向他的外甥晉武帝請求幫忙。晉武帝覺得這樣
的比賽挺有趣,就把宮里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好讓王愷在眾人面前夸耀
一番。
有了皇帝幫忙,王愷比闊氣的勁頭更大了。他特地請石崇和一批官員上他家吃飯。
宴席上,王愷得意地對大家說:“我家有一件罕見的珊瑚,請大家觀賞一番怎么樣?”
大家當然都想看一看。王愷命令侍女把珊瑚樹捧了出來。那株珊瑚有兩尺高,長得枝條
勻稱,色澤粉紅鮮艷。大家看了贊不絕口,都說真是一件罕見的寶貝。
只有石崇在一邊冷笑。他看到案頭正好有一支鐵如意(一種器物),順手抓起,朝著大
珊瑚樹正中,輕輕一砸。“克朗”
一聲,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
周圍的官員們都大驚失色。主人王愷更是滿臉通紅,氣急敗壞地責問石崇:“你……你
這是干什么!”
石崇嬉皮笑臉地說:“您用不到生氣,我還您就是了。”王愷又是痛心,又是生氣,連
聲說:“好,好,你還我來。”
石崇立刻叫他隨從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樹統統搬來讓王愷挑選。
不一會,一群隨從回來,搬來了幾十株珊瑚樹。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
大的竟比王愷的高出一倍。株株條干挺秀,光彩奪目。至于像王愷家那樣的珊瑚,那就更多
了。
周圍的人都看呆了。王愷這才知道石崇家的財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認輸。
這場比闊氣的鬧劇就這樣結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陽出了名。當時有一個大臣傅咸,
上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他說,這種嚴重的奢侈浪費,比天災還要嚴重。現在這樣比闊氣,
比奢侈,不但不被責罰,反而被認為是榮耀的事。這樣下去怎么了得。
晉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理睬。他跟石崇、王愷一樣,一面加緊搜刮,一面窮奢極侈。
西晉王朝一開始就這樣腐敗,這就注定要發生大亂了。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