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靈寺是哪個朝代(棲巖寺歷史)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棲靈寺是哪個朝代,以及棲巖寺歷史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為何揚州市的棲靈遺址牌坊被稱為“棲靈遺址”?
揚州市的棲靈遺址牌坊之所以稱“棲靈遺址”,這與昔日寺中的一座塔相關。
601年,隋文帝下詔全國30個州各建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寶塔,建于大明寺的塔稱作“棲靈塔”,塔高9層,直插云霄,蔚為壯觀,被譽為“中國之尤峻特者”,為此大明寺又稱“棲靈寺”。但是,該塔在843年不幸毀于火災,后來,人們便在寺門前建了這座“棲靈遺址”牌坊,以志紀念。
大明寺是哪里啊?
大明寺,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區西北郊,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
揚州有哪些寺廟
揚州現存的寺廟有:大明寺、天寧寺、重寧寺、大王廟、文峰寺、仙鶴寺、旌忠寺 等寺廟。
一、大明寺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區西北郊,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
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凈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二、揚州天寧禪寺,位于揚州市區城北豐樂上街3號,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東晉,相傳為謝安別墅,后由其子司空謝琰請準舍宅為寺,名謝司空寺。武周證圣元年(695年)改為證圣寺,北宋政和年間始賜名“天寧禪寺”。明洪武年重建,正統、天順、成化、嘉靖間屢經修葺。
清代列揚州八大古剎之首,康熙帝南巡曾駐蹕于此。乾隆帝二次南巡前,于寺西建行宮、御花園和御碼頭,御花園內建有御書樓——文匯閣。被列為揚州八大古剎之寺的石碑至今鑲在山門正上方。
三、揚州有“雙寧”——天寧寺和重寧寺。重寧在天寧寺附近,同為清代揚州八大名剎之一。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咸豐間毀于兵火,同治間重建,光緒間再建。東側園林已毀。
四、大王廟(江蘇省揚州市邗溝大王廟)邗溝大王廟,又名吳王廟,俗稱邗溝財神廟,地處古邗溝南岸、老虎山之北,今揚州市維揚區梅嶺街道辦事處的邗溝社區邗溝組境內。
五、揚州文峰寺,文峰塔建于明萬歷十年(1582),是在當時知府虞德曄等地方官員的贊助支持下,由僧人鎮存賣武募化建成。
六、仙鶴寺俗據史籍載,揚州仙鶴寺與廣州懷圣寺、泉州清凈寺、杭州鳳凰寺齊名,同為我國伊斯蘭教著名的四大清真寺。其中杭州鳳凰寺狀如鳳凰,可惜屢廢屢修,已看不出鳳凰的形貌。揚州仙鶴寺形如仙鶴,并且保存完整,是中阿建筑風格的巧妙揉合,一直為海內外珍視。
七、旌忠寺位于江蘇省揚州市汶河路文昌閣附近。在旌忠巷東端北側,東臨仁豐里,相傳此地是梁昭明太子蕭統文選樓舊址。旌忠寺是江蘇省重點寺廟。陳太建年間(569-582年)名為寂照院。因隋煬帝在此聽智藻講法而成名剎。
南宋隆興年間(1163-1164),為祭祀岳飛,改名功德院。又因寺內原有紀念隋唐間注《文選》的揚州人曹憲、李善的文選樓,名寺額為“文選精忠”。咸淳年間,賜額“旌忠寺”。1984年起旌忠寺全面修建。重建后的旌忠寺寺門朝南,縱向依次為山門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寺內有500年銀杏樹一株。常住僧人18人。
《同樂天登棲靈寺塔》的詩詞大意是什么?
【解釋】:跟朋友一起往上爬覺得并不是很困難,登頂之后俯眼向下看像是身在云層之中。和朋友在一起談笑,引得許多游客抬頭往上面看。
《同樂天登棲靈寺塔》是唐朝詩人劉禹錫所做的詩詞之一,原文如下:
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云外倚闌干。
忽然笑語半天上,無限游人舉眼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
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揚州必去的景點
揚州旅游景點推薦:
1、個園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郊的東關街。個園的前身是清初的壽芝園。相傳壽芝園中的疊石是石濤和尚的杰作。嘉慶、道光年間,兩淮鹽商黃至筠購得此園并加以改建,在園中種植千竹,并取“竹”之半,又取蘇軾“可使食無肉,不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之意,稱“個園”。個園內的景物布局緊湊,以疊石立意、氣勢雄偉而著稱,尤以“四季假山”聞名于世。春山為個園月門,門上有石刻“個”字,形如三片竹葉。
2、瘦西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臺、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湖面迂回曲折,迤邐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次南巡揚州,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遂得“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說。揚州瘦西湖全長4.3公里,游覽面積30多公頃,有長堤、徐園、小金山、吹臺、月觀、五亭橋、鳧莊、白塔等名勝。
3、何園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何園又名“寄嘯山莊”,是清乾隆年間雙槐園的舊址。清同治年間,道臺何藏_在雙槐園的舊址上改建成寄嘯山莊,園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之意,辟為住宅的后花園,故而又稱“何園”。全園可分為東西兩個部分,以兩層串樓和復廊與前面的住宅連成一體。東園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廳,為一船廳,單檐歇山式,帶回廊,面闊15.65米,進深9.50米。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