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判官如何供奉(崔判官如何供奉大將軍)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崔判官如何供奉,以及崔判官如何供奉大將軍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急需與鬼(陰間)有關的民俗,文獻,小說等,有追加分。
給你個 黑白無常的東西
在中國神話中,陰間的黑白無常是來接引人死后的鬼魂的。人們對黑白無常有的只是一種恐懼,沒有人會去問他們到底代表什么。天地易人認為:所謂的“鬼神”只不過是生命的另一種存在狀態。黑白無常也是一種存在狀
態。
什么是無常?無常是指從陰間派來的,來接陰陽間死去之人的使者。
無常為什么要分黑無常、白無常?而不分成黃無常、紫無常?1黑、白無常并不是因為膚色或衣著顏色的不同,而稱之為白無常、黑無常的。黑白無常只是一種陰陽屬性的表示,“黑”與“白”代表的是一陰一陽,也就是說,黑無常代表的是陰性體,白無常代表的是陽性體。這也是同太極圖中陰陽魚的黑白(以黑代表陰,白代表陽,)顏色的對比畫法相符合。可見“無常”之說也是離不開太極圖的,“無常”的理論基礎便是陰陽學說。2從古至今,太極圖的顏色都是黑白兩色,沒有黃、紫等其他顏色的表示方法,所以人們形容事物時,也就不可能背離陰陽學說,而把無常形容成黃無常、紫無常什么的。
為什么不能只有一個無常?而必須是黑白二位?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魂?什么是魄?按字典中的解釋:魂——舊迷信的說法,指能離開肉體而存在的精神。魄——迷信指依附形體而存在的精神。雖然人們常把魂魄連在一起來形容靈魂,但事實上,這兩個詞的用意顯然是有著較大差別的。 其一:魂必須是離開生命體的,能獨立存在的。魄卻必須依附于生命體才能存在的,魄不能獨立,否則就不能稱之為魄了。
其二:魂與魄都指一種精神,看似是二者的相同之處,但是“精神”一詞的含義實在太廣了,細分下來,即可發現魂與魄所指之“精神”實是不同的。魂更多所指的是靈魂,除人們常認為的死后離開人體的“物質”為靈魂之外,還常說的,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里的“魂”更多的是指思想、道德。魂在字典中還有一種解釋——事物的最精粹、最主要的部分。如“民族之魂”“舞之魂”“黃河魂”等,這里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凝聚,一種精神,一種抽象的生命。而魄在字典中的另一解釋——精神、精力。組詞有氣魄、魄力、體魄健全。這個“魄”更側重的不是精神,而是精力。天地易人認為,魄真正所指的是氣;是人體內循環之氣;是相對于陰間來說之陽氣;是經絡間通行之氣;是氣功中所講的人之元氣;是大道之氣。《黃帝內經》中陰陽五行與五臟六腑配置表中,魄與五臟中的肺、五官中的鼻相對應,而肺與鼻恰恰又都是與呼吸有關,與氣有關。且《黃帝內經》中又云“肺中藏魄”。所以斷魄為氣之論是有根據的。 其三:從以上兩點來推理,
在人死后,魂是要飛走的,離開人的肉體;而魄是隨著人的死亡而無所依附,無所運行,便散掉了;所以有“魂飛魄散”、“魂不附體”這樣的成語,卻沒有說成“魂散魄飛”的。
其四:萬物皆有陰陽之分,那么魂與魄到底哪個是陰?哪個是陽呢?人們常說“陰魂不散”,魂自然應為陰了,沒聽誰說“陽魂不散”的。而魄,沒有說做陰魄的,人死了,常說成是陽魄散了,回天乏力了,魄為陽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乍看之下,似乎很有道理,而事實上,確非如此!魂與魄是無法在獨立、單一的狀態下論斷是陰,還是陽的。因為魂與魄的最初存在都不能離開生命體,無論是人,還是獸,還是植物,都是生命體,離開生命體而去單獨論魂與魄,是陰是陽,絕對是錯誤的。
魄的陰陽屬性應是與生命體的陰陽屬性是一致的,如男性屬陽,則其魄則為陽,女性則為陰。這就是為什么看手相時,要男看左手,女看右;排八字的大運時,則要男性陽順陰逆,女性陰順陽逆,這不過都是在順“魄”之性罷了。魂的陰陽屬性則恰與生命體的相反,如男性屬陽,則魂為陰,女性屬陰,則魂為陽。
為什么要這樣說呢?為了能夠更加直觀的說明陰與陽,現分別以正、負電荷來代表,正電荷代表陽,負電荷代表陰。按照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和陰陽五行原理可推:
男性: 陽體=陽魄+陰魂
女性: 陰體=陰魄+陽魂
陽體,也就是陽性生命體,相當于太極,而陽魄與陰魂,就相當于陰(陰魂)陽(陽魄)二儀。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樣男女本身的陰陽狀態才得以平衡。當人的肉體衰老,而至死亡時, 魂就會脫離肉體進入另一類空間(常說的陰間),要想進入這個空間,則必須有一種間接性的“物質”來接引這個魂,而這個“物質”就是無常。這時,黑白無常的功能就開始起作用了。黑無常是陰性的代表,白無常是陽性的代表,而人的靈魂是分陰陽的,人的靈魂在脫離肉體之時,男性的陰魂(負電荷),由白無常帶有的陽性(正電荷)將其吸引、捕捉;女性的陽魂(正電荷),由黑無常帶有的陰性(負電荷)將其吸引、捕捉。無常將魂固定到自己身上的作用原理就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傳說中的鬼見了黑白無常,即無法行動,實際上就是被一種極強的力吸引住了。
如果無常只有一種中性結構,那么無論靈魂具有何種特性,其陰陽性如何,都不能與無常發生作用,就不能被無常吸附、捕捉。所以無常必須具有陰陽兩種屬性,也就是具有黑、白之分。
為什么人死后必須要有黑白無常同時來接引呢?如男性的陰魂由白無常吸引,黑無常顯然是無用武之地的,白無常獨自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為何還要二人同時來去呢?前文只講了魂與無常之間的作用關系,卻沒有講魄。眾所周知,魂飛魄散則為人死,魂要飛,魄要散,實際上是在講魂與魄都離開了人體。魂要飛就是被無常吸引,捕捉。而魄要散,就是“魄”不再聚集于體內,被外力抽走、吸走,而解散了“魄”之形體。而散魄,還得靠無常才行。其原理仍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陽魄(正電荷)遇到黑無常(負電荷)則會相吸, “魄”被從人體中吸走、抽走,終至魄散人亡。同理,陰魄則要遇白無常才能散魄。也就是說:
對于男性來說,白無常吸其陰魂,黑無常散其陽魄;
對于女性來說,黑無常吸其陽魂,白無常散其陰魄。
所以必須要黑白無常同時來接引才行。
不要怕黑白無常,被他們接引并不是一件壞事,說明你還在相對較為高級的輪回當中,沒有成為傳說中的孤魂野鬼。
當然,人們還是不愿意被黑白無常接引的。更多的人期望的是佛祖的接引,仙樂、蓮花和跳出輪回的極樂。但能夠達到這種層次的比率畢竟太低。但這并不能阻礙人們的向往,相反為之而努力的卻越來越多。
黑白無常的來歷
在鬼城名山上,有兩個經常出現的小神,一個是白無常,一個是黑無常。這兩個神是干什麼的呢?
白無常和黑無常人們并稱無常二爺,是專門捉拿惡鬼的神。黑無常列入十大陰帥之列。而白無常則笑顏常開,頭戴一頂長帽,上有“你也來了”四字;黑無常一臉兇相,長帽上有“正在捉你”四字。為什麼無常有黑白之分呢?想來有這麼幾個原因:首先,宗教中的神,很多都具有人間性,捉拿惡鬼,不能一天到晚只有一個司此職,總得輪個班吧,不然,一個神司此職,長期是受不了的。因此,白天一個,黑夜一個;其二,從黑白陰陽來講,才符合道教陰陽說;其三,從很都民間傳說故事中分析,白無常多為懲治那些“不夠稱”的,而黑無常是專拿鏈子、鐐銬捉拿惡鬼的。
豐都名山“天子殿”有無常二爺;“無常殿”里有無常和他的老婆神像;“城隍廟”里有無常和他的老婆。白無常有老婆陪伴,不見黑無常有無常婆。
關于白無常的故事,有一則故事較為典型。有一年清明時節,白無常公干路過一地,見一婦女帶著兩個孩兒在一座墳前哭拜,很是傷心;又見一個老頭在不遠處搖頭嘆氣,很同情。白無常向老頭打聽,才知這婦人有天大的冤枉。
原來這婦人姓陳,是一富商的三女兒。這富商頗有家財,就是子運不佳,只生了三個女兒,三女兒還是個麻子臉。母親見三女兒因出天花染成此病,很是自責,對三女兒特別疼愛,去年才死去。
陳家有個伙計叫敖大,表面老實,心中很有心計,他盤算,陳三小姐是個麻子,有錢人家的公子肯定不會要她,不如把她勾引作為老婆,等他父親一死,這萬貫家財不就屬于自己了!
那陳三小姐說了多門親事,都因那麻子臉,哪家都不要。她見敖大身強力壯,又逗父親喜歡,兩人眉來眼去,不久就私自成了鴛鴦。過了幾個月,陳三小姐肚子就漸漸大了。陳三小姐的父親只好把敖大作了上門女婿。敖大真正成了女婿之后,岳父提他當了總管,家里大小事都由他管。漸漸,敖大對岳父就不那麼恭順,在外頭又是熏酒又是嫖女人;回家來,陳三小姐規勸他,還把陳三小姐羞辱一番。陳老爺就得病氣死了。敖大日嫖夜賭越是厲害。
白無常聽了老頭所講,心中火起,決定要教訓敖大,給陳三小姐指一條求生之路。
他跟隨陳三小姐回家。正好有個賭徒來收賭債,一看正是敖大手筆,只好付了他一百兩銀子。那賭徒見家中無人,抱著陳三小姐要施無禮,突然被人打了三個耳光。陳三小姐推開賭徒,逃進里屋,插了門,心里實在想不過氣,拿了繩子要上吊。她吊一根繩子斷一根繩子,心中好覺奇怪,白無常弄開門,抱著她的兩個孩子進了屋。陳三小姐見白無常笑嘻嘻的很和善,也不懼怕。
白無常說:“何必輕生,不如你收拾家中所剩錢財另走他鄉,兩個孩子還要你撫養成人呢!”陳三小姐聽了白無常的話,帶著兩個孩子走了。等陳三小姐走后,陳家四間店鋪同時起火燒了起來。那敖大正在春香院里抱*女,抽大煙,等他趕回家,家業全都燒了個精光。
關于黑無常也有很多傳說,有一則《黑無常改惡從善》也較為典型。傳說從前有兩父子,兒子從小好逸惡勞,又抽煙又賭錢。父親管教,兒子就是不聽。有一次,兒子賭錢回來,輸了個精光。父親失手將兒子打死了。兒子死后,惡習不改,陰魂在人間依舊作惡害人。
過了幾年,有天晚上,兒子來到自家門外,當他正要進屋時,院子里的狗叫個不停。他父親知道又有死鬼來害人,一手提刀,一手端著桐油燈出房來收鬼。兒子看見父親來勢兇猛,跳到房子上說:“父親,孩兒不是來害人的,孩兒只是想回來看看你老人家。”
父親說:“你在世作惡,死了還擾得鄉鄰不得清凈,我失手大死你后,心頭還難受了好久,你繼續作惡,我反而不難受了。”
兒子說:“你說得實在有理,兒子現在已天良發現,發誓不再作惡,一定改惡從善來世再來報答養育之恩。”
父親說:“如此便好,不然為父難見鄉親們。”
兒子說:“父親放心,從此一別,兒子要去受刑吃苦,不會再來看望您老人家。父親多保重。”
從此后,兒子真沒有再來害人,他下十八層地獄受刑去了。在十八層地獄他受盡了磨難,才懂得了人生的可貴,自己過去干的那些惡事,實在有罪。
一次十殿閻羅中的秦廣王召見他,說:“你為何不去取替身還陽?”
他說:“前世我已做盡遭千人恨萬人罵的壞事,走到哪里,那里人都拿刀拿棍殺我,做惡事實在使人唾罵,我要重新做個好人。”
秦廣說:“看來你真是個能改惡從善的惡鬼,告訴你,要是你再做三年善鬼,我一定報請陰天子封你一官半職。”
三年后,十殿閻王又召見了他,說:“這三年里,你果然已改惡從善,做了很多善事,我已報請陰天子恩準,封你為賞罰司黑無常官職,專事捉拿惡鬼。”
從那以后,他穿著一身黑麻布衣,半夜出巡各地,明察暗訪,行善的他報給陰天子,作惡的報給崔判官,捉拿了很多很多惡鬼。
無常二爺到底是屬于道教還是佛教或是民間信仰,很難說清,這大約是兩教融合的產物,因為不論到道教徒還是佛教徒都信仰這兩位神,不過,佛廟中供奉最多。
神話世界里,人間帝王地位如何?
古代帝王。在三界中飾演什么角色?很多人都認為,人在六界之中是最沒有地位可言的,因為人就是人。什么都不會,人界、神界、冥界、仙界、魔界、妖界六界中人是最沒有本事的,雖然人間也有所謂的道行高深的修行倒是,法力強大的得道高僧。但卻是鳳毛麟角,并不想其他的物種。可謂統治一切的神界,有著強大的力量。其他各界也都一樣,總的來說人是最不中用的,按照常理來說人間的帝王也是最為沒有能耐的,在六界中最為低等的,可是在西游記中,人間的帝王卻享有一定的面子,就連冥界也不敢在帝王面前放肆,并且,冥界還對于人間帝王有一定的賄賂行為。
按照一定的邏輯來講,在神話世界里,人界總的來說是歸冥界掌管的,因為人的生老病死閻王有著陽壽大權,可以隨時讓人死。所謂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但是西游記中,帝王享受的待遇也是極高的,因為涇河龍王錯該雨數,被魏征在夢里斬殺。涇河龍王死不瞑目,死了之后還是不肯放過李世民。所以魏征讓李世民到地府找閻王。此時原著中有一段比較匪夷所思的地方。首先是十大閻王對李世民的態度,原著中寫道:“太宗正在外面觀看,只見那壁廂環?叮??,仙香奇異,外有兩對提燭,后面卻是十代閻王降階而至。是那十代閻君: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謙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遜之不已。太宗前行,徑入森羅殿上,與十王禮畢,分賓主坐定。”
而另一方面,判官的行為簡直就是賄賂了,在查看李世民的陽壽時,崔判官可以給李世民加二十年的陽壽。原著中油提道:”崔判官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十王從頭看時,見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閻王驚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對于這樣的行為,是個閻王在一起斗不過與追究,可見十大閻王也是有意而為之。
再者看水族與人的地位相比,其實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水族中龍王們就是一個個挨打的命,誰都不敢得罪,在神界中,各路神仙也把人當做保護對象,可見人在六界中的位置,一個帝王的地位并不比其他界王差。其實所得明顯一點,神仙都是需要人來供奉的,如果沒有了人,那么神仙的高大上地位也就會被掏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神仙保護人,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偉大,如果讓人沒有一點地位,處處受壓制,受欺負,那么神仙也就沒有高大上可言了。神仙的偉大是人給的,那么對于神仙而言,當然也會給人一點自尊,一點權力,一點面子。
地府里的陰天子是誰? 崔判官又是誰?
十殿閻羅,崔判官是唐朝人,魏征的好友
01一殿秦廣王▲02二殿楚江王▲03三殿宋帝王▲04四殿五官王
05五殿閻羅天子▲06六殿卞城王▲07七殿泰山王▲08八殿都市王
09九殿平等王▲10十殿轉輪王
(2006-01-20 14:20:48)
閻羅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現在有人把陰律司視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來在陰陽界的崔畔搬到這里來了。這四大判官,最有名的也就是崔判官。這崔判官是誰呢?豐都有人傳為崔畔,在《西游記》第十、十一回里,他的名字叫崔玨。在《西游記》第十、十一回里敘述了涇河龍王與袁守誠打賭,錯行雨布,被唐王李世民的老臣魏征夢斬,涇河龍王要唐王還命,整得唐王日夜不得安寧,最后重病而亡。再他死前,魏征奏道:“陛下寬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長生。”太宗道:“病勢以入膏肓,命將危矣,如何保得?”征云道:“臣有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付豐都判官崔玨。”太宗道:“崔玨是誰?”征云道:“崔玨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后升禮部侍郎。再日與臣八拜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豐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來。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
李世民死后來到酆都陰司,崔玨跪拜路旁相迎。小說對他的描寫是:頭頂烏紗,腰圍犀角。手擎牙笏,身著絡袍。腳踏一雙粉底靴,登云促霧,懷揣一本生死簿,注定存亡,鬢發蓬松飄耳上,胡須飛舞繞腮旁。昔日曾為唐國相,如今掌案侍閻王。
民間有關崔判官的傳說中,說他因重情而徇私的故事很多,《西游記》里描寫得淋漓盡致。崔玨看了魏征的信,滿心歡喜道:“魏人曹前日夢斬老龍一事,臣已早知,甚是夸獎不盡。又蒙他早晚看顧臣的子孫,今日既有書來,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
進了“幽冥地府鬼門關”接受十殿閻王審查時,十王要看生死簿,審查李世民陽壽是否已終。崔判急轉司房,將天下王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州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添了兩畫,才將簿子呈上。十王看后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
就這樣,崔判官親自把李世民送還了陽間,讓他又枉登了二十年皇位。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