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柳古詩的哪里停頓(詠柳古詩停頓的地方)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新柳古詩的哪里停頓,以及詠柳古詩停頓的地方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新柳古詩
宋 - 楊萬里 - 新柳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孝宗乾道六年,上《千慮策》陳述治國大事,召為國子博士,又遷將作少監,又出知漳州、常州,又升為廣東提點刑獄。淳熙十四年遷秘書少監,因觸怒孝宗,出知筠州。
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又出為江東轉運副使,又因上疏反對朝廷以鐵錢行于江南、并拒不奉詔,改知贛州,不赴,辭官還鄉。寧宗時屢召其入朝,堅辭不就,家居十五年后卒,有《誠齋集》。
楊萬里“師法自然”,寫下了大量描繪自然景物的詩歌。如《小雨》、《小池》、《新柳》等構思新巧,描寫細膩傳神,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細致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表現力。
新柳 楊萬里 求節奏
柳條百尺拂銀塘: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
且莫深青只淺黃: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難道柳條能蘸到水。
水中柳影引他長: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楊萬里的《新柳》一詩描摹細膩,韻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別開,頗能代表其“誠齋體”的詩風。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百尺”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早春時節是淺黃的柳條,暮春時節柳條是深青的,這里還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應篇首,說明柳條之所以能達“百尺”之長,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繪出微風吹動,柳枝輕揚,水上水下連成一片的優美畫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個畫面都寫活了。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活潑、新穎、意趣和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沖破江西詩派冷僻生澀的藩籬而表現的特色—“誠齋體”的特色。此處新柳,猶如怡人仙境。詩人漫步湖邊,見柳條垂下 ,柳枝拂動,水中倒影與真實柳條相呼應,構成和諧美景,襯托出此時詩人心情舒暢,輕松。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調零陵丞。乾道,知奉新縣,擢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權吏部右侍郎官,將作少監。淳熙間,歷知常州,提舉廣東常平茶鹽,遷廣東提點刑獄。十一年(1184),召為吏部員外郎。歷任樞密院檢詳官,尚書右、左司郎中,秘書少監。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禪,召除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為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江東轉運副使。三年,改知贛州,不赴,乞祠祿而歸。開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節。/ol
詩詞鑒賞。 新柳 楊萬里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1.長而輕柔、顏色淺黃、清新而惹人喜愛。
2.“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百尺”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的優美而有動感的畫面,富有情趣地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隋。(意思對即可)
《卜算子·新柳》詩詞鑒賞
古詩原文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
一種可憐生,落日和煙雨。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譯文翻譯
新柳的形態嬌柔瘦弱,柔嫩的柳絲像嬌弱的女子一樣無力垂下,怎么能經受住春風的舞動。二月的春風年年多事,將柳枝吹成鵝黃的顏色。
同樣是垂柳,在夕陽西下的岸邊,朦朦朧朧的煙雨中卻更加憐愛。錢塘蘇小的.門前那青翠的柳蔭,枝繁葉茂,迷離朦朧,讓人浮想聯翩。
注釋解釋
多事二句:謂二月春風將柳枝吹成鵝黃色的絲條,唐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可憐生:猶可憐。
生,無意。
蘇小:即蘇小小。蘇小小有二,且都為錢塘名妓。一為南朝齊人。
詩文賞析
古典詩詞中楊柳被賦予了多種喻義,但多是借以抒發艷情,或是表達離愁別緒等等。本篇雖題作“詠柳”(一作“新柳”),可實際上作者別有寓托。有人以為是用象征的手法,借詠柳來寫一個年方及笄的歌女。此可備一說。這首小詞用筆空靈清麗,雖刻畫,但不傷其神理,誠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斯是妙絕。上片側重描畫弱柳之形,但已是含情脈脈。下片側重寫其神韻,結處用蘇小之典,更加迷離深婉,耐人尋味。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