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許渾怎么樣(早秋許渾是什么詩)
很多朋友對于早秋許渾怎么樣和早秋許渾是什么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許渾古詩早秋賞析
【詩句】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出處】 唐·許渾《早秋》。
【意思】 秋季降臨,殘存的螢火蟲無力地停在 白露一邊。大雁南飛,掠過銀河,消失在黑暗之中。上句為俯視所見, 下句為仰望所睹,詩人把早秋描寫成立體圖景,使讀者有親臨其境之 感。
注: 金河,即銀河。
【全詩】
《早秋》
[唐]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解析】
頷聯(lián)中“殘螢棲玉露”,寫俯視所見。說“玉露”而不說“冷露”,也有季 節(jié)的`特點。“玉露”是強調露珠的晶瑩光潤,再配上點點螢光,媚麗無限。 對句“早雁拂金河”寫仰望所見,點點雁影掠過初秋的銀河。不說“銀河” 而說“金河”,一是為了與上句的“玉露”構成工整的對仗,更重要的是借用 “金”字在五行學說中與“秋”的對應關系,點明季節(jié),傳達此時銀河的清麗 明澈。此聯(lián)寫早秋之夜,全從光影上落筆,地面上是點點螢火,點點露光; 天空中是點點星光,點點雁影。上下輝映,一派明潔,讓人感到夜色的寧 靜與纖麗。
許渾《早秋·遙夜泛清瑟》詩詞鑒賞
《早秋三首·遙夜泛清瑟》原文
唐代: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漫漫長夜中泛流著琴瑟的清音;青蘿輕拂好象有西風颼颼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棲留幾只殘螢;秋之晨雁群掠過銀河向南飛騰。
高大的樹木拂曉看來尚未凋零,陽光下遙望遠山層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葉落而知歲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情。
注釋
金河:秋天的銀河。古代五行說以秋為金。
拂:掠過。
泛:彈,猶流蕩。
還密:尚未凋零。
淮南兩句:用《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暮”和《楚辭·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葉下”意。
賞析
這是一首寫早秋景色的詠物詩。詩人以清麗的筆調描繪了遙夜、清瑟、西風、翠蘿、殘螢、玉露、早雁、遠山、落葉等初秋景色。在描繪過程中,詩人從聽覺及視覺的高低遠近著筆,落筆細致,層次清楚。無論寫景還是用典,都貼切自然,緊扣“早秋”這一主題。
詩的前四句寫初秋的夜景: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漫漫長夜,蕩漾著清冷的瑟音;凜凜西風,吹拂著青蘿輕輕飄蕩。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幾只殘存的螢火蟲,棲息在沾滿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曉,一行大雁掠過星光淡淡的銀河。
詩的后四句寫初秋的早晨: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樹木依然枝葉繁茂;晴空萬里,峰巒迭翠,層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古人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見到淮南一葉飄零,我自然感覺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來了。
求 《唐詩匯評》中關于許渾《早秋》的評論
賞析:
這是詠早秋景物的詠物詩。題目是早秋,因而處處落在早字。殘螢、早雁、曉還密、一葉下、洞庭波都扣緊早字。俯察、仰視、近看、遠望,從高低遠近來描繪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氣足,悠然不盡。
作者:
許渾古字仲晦,潤州丹陽人,圉師之后也。大和六年李珪榜進士,為當涂、太平二縣令。少苦學勞心,有清羸之疾,至是以伏枕免。久之,起為潤州司馬。大中三年,拜監(jiān)察御史,歷虞部員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嘗分司朱方,買田筑室,后抱病退居丁卯澗橋村舍,暇日綴錄所作,因以名集。渾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故為格調豪麗,猶強弩初張,牙淺弦急,俱無留意耳。至今慕者極多,家家自謂得驪龍之照夜也。早歲嘗游天臺,仰看瀑布,旁眺赤城,辨方廣于霏煙,躡石橋于懸壁,登陟兼晨,窮覽幽勝。朗誦孫綽古賦,傲然有思歸之想,志存不朽,再三信宿,彷徨不能去。以王事不果,有負初心。
后晝夢登山,有宮闕凌虛,問,曰:“此昆侖也。”少頃,遠見數(shù)人方飲,招渾就坐,暮而罷。一佳人出箋求詩,未成,夢破。后吟曰:“曉人瑤臺露氣清,庭中惟見許飛瓊。塵心未斷俗緣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復夢至山中,佳人曰:“子何題余姓名于人間“遂改為“天風吹下步虛聲”,曰:“善矣。”渾才思翩翩,仙子所愛,夢寐求之,一至于此。昔子建賦《洛神》,人以徒聞虛語,以是謂迂誕不信矣。未幾遂卒。有詩二卷,今傳。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