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飄零疏酒盞 飄零燕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理解飄零疏酒盞,以及飄零燕是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秦觀詩詞
1、鵲橋仙·纖云弄巧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翻譯:
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2、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翻譯:
西城的楊柳逗弄著春天的柔情,讓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止不住的流。還記得當年你為我拴著歸來的小舟。綠色的原野,紅色的小橋,是我們當時離別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獨自流淌。
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時停留,離別的苦恨,什么時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飄飛、落花滿地的時候,我登上樓臺。即使這滿江春水都化作眼淚,也流不盡,依然有愁苦在心頭。
3、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翻譯:
一陣陣輕輕的春寒襲上小樓,清晨的天色陰沉得竟和深秋一樣,令人興味索然。回望畫屏,淡淡煙霧,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柳絮飛舞如虛無縹緲的夢境,絲絲細雨落下如同我的憂愁。再看那綴著珠寶的簾子正隨意懸掛在小小銀鉤之上。
4、行香子·樹繞村莊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
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翻譯:
綠樹繞著村莊,春水溢滿池塘,淋浴著東風,帶著豪興我信步而行。小園很小,卻收盡春光。桃花正紅,李花雪白,菜花金黃。
遠遠一帶圍墻,隱約有幾間茅草屋。青色的旗幟在風中飛揚,小橋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著游興,走過東面的山岡。鶯兒鳴啼,燕兒飛舞,蝶兒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5、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翻譯:
天上碧桃露滋養,不同俗卉與凡花。亂山之中,縈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畫為誰開?
清寒細雨顯柔情,怎奈春光短暫,美景將逝。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分人斷腸。
如何理解 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
千秋歲 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①。飄零疏酒盞②,離別寬衣帶③。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④,鹓鷺同飛蓋⑤。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⑥,鏡里朱顏改⑦。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⑧。[2]
注釋譯文
編輯
字詞注釋
①碎:形容鶯聲細碎。
②飄零:飄泊。疏酒盞:多時不飲酒。
③寬衣帶:謂人變瘦。
④西池:故址在丹陽(今南京市),這里借指北宋京都開封西鄭門西北之金明池二秦觀于元佑間居京時,與諸同僚有金明池之游會。
⑤鹓鷺:鹓(yuān)鷺,謂朝官之行列,如鹓鳥和鷺鳥排列整齊有序。《隋書·音樂志》:“懷黃綰白,鹓鷺成行”,鹓鷺即指朝廷百官。飛蓋,狀車輛之疾行,出自曹植《公宴詩》:“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這里代指車。
⑥日邊:見《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入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間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口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后以日邊喻京都帝王左右。[3] 清夢:美夢。
⑦朱顏:指青春年華。[4]
⑧飛紅:落花。[5]
白話譯文
韻譯
淺水邊,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氣悄然盡退。
枝頭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紛亂如墜地顛顫微微。
流鶯在花叢,輕巧的啼囀聲,聽來太急促,太細碎。
啊,只身飄零,消愁的酒盞漸疏,難得有一回酣然沉醉。
日復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
相知相惜的摯友,迢迢阻隔,眼前,悠悠碧云,沉沉暮色,相對。
想當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會,
一時豪情逸興,華車寶馬驅弛如飛。
不料風云突變,如今,看攜手同游處,剩幾人未折摧?
啊,秉舟繞過日月,那夢已斷毀,
只有鏡中古銅色,照出紅潤的容顏已非。
春,去了落花千點萬點,飄飛著殘敗的衰頹,
牽起一懷愁緒,如海,潮涌潮推。[6]
散譯
淺淺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悄一悄地溜走了。花影搖曳,鶯聲嚦嚦。因人在外地漂零,不能在一起喝酒,彼此相思,衣帶也寬松了。所等之人遲遲不來,同自己相對的只有黃昏天邊的碧云。一憶往昔汴京金明池相會,同僚們一塊乘車出游。握手言觀處,今日還有誰在?回到皇帝身邊的好夢破滅了,一照鏡子才發現容顏漸老。好的光景不再,官僚們的愁苦如海深。[7]
創作背景
編輯
紹圣元年(1094),宋哲宗親政后起用新黨,包括蘇軾、秦觀在內的一大批“元祜黨人”紛紛被貶。這首詞就是秦觀被貶之后的作品。至于寫作時地,一說是紹圣二年(1095)謫處州(今浙江麗水)時所作;一說是紹圣三年在謫郴州途中作于衡陽。[8] [9]
秦瀛《重編淮海先生年譜節要》,紹圣二年乙亥(1095)少游“在處州……又游府治南園,作《千秋歲》詞。后范成大愛其‘花影鶯聲’之句,即其地建鶯花亭。”但吳曾《能改齋漫錄》及曾敏行《獨醒雜志》都說是作于衡陽,后呈孔毅甫。細考秦觀于紹圣三年由處州被貶再去郴州,他經衡陽時已屆秋冬,這與其擅長精確的描寫特定環境中景物與情思,以及此詞所寫春景春情不合。該詞應當是作于處州,至衡陽后抄錄呈給太守孔毅甫。[2]
全勝開半樹不應疏酒盞什么生肖
鼠。題目中的意思為:如果開了滿樹的花,最后掛果子只掛了樹的一半,不應和酒樓油燈。其中,盞即油燈,夜半子時老鼠偷油吃,所以為鼠。生肖類謎語還有:
1、八仙過海打一生肖謎底:猴八仙過海就是上海,上海是申,申是猴。
2、巴山夜雨打一生肖,謎底:鼠,巴山指的是當時的蜀國。巴山指蜀,所以為鼠。
古代詩歌閱讀(9分)千秋歲 ① 秦觀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
小題1:“亂”字寫出花的紛繁、搖曳;“碎”寫出鶯聲的間關、雜亂。形象生動,描寫精當。(2分)?眼前“花影亂”,耳邊“鶯聲碎”,“亂”、“碎”實際是寫失意飄零的詞人內心的煩亂,以樂景寫哀情,給人凄迷之感。(2分)
小題2:虛實結合,回憶過去,感慨今天的遭遇坎坷,詞人兩次被貶,遭受了沉重的挫折和打擊,他自覺再也沒有伸展抱負的機會了。 “日邊清夢斷”,可見他對朝廷不敢抱有幻想了;朱顏改,指青春年華消逝,寓政治理想破滅,飄泊憔悴之嘆。(3分)運用比喻的修辭,將飛紅比喻成海,不滿當前流離生活又深知前途無望的雙重感情,使詞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愁苦。孔毅甫理解這種感傷所以要驚呼。(2分)
小題1:
試題分析:水邊沙灘外面,城外的寒意已經消逝。春天真正到了,陽光下花影在搖曳,鶯兒的啼聲不斷。我飄零在外,酒也沒興致再喝,與親友們離別后,憂愁使我日漸消瘦。過去的友人們不能再見,傍晚天邊的陰云四合,只剩下一片迷茫黯淡。 想起當年和朋友們同游開封金明池的歡樂情景,我們像鷺鳥一樣,無憂無慮地乘車飛馳。可現在,當年我們攜手同游的地方,還有誰在呢?伴隨君王的日子,已經像夢一樣消失了,鏡子里看見自己的容顏,已日漸衰老了。往昔的一切,像春天一樣地消逝了,滿樹的繁花已化作飛紅萬點,我的悲愁真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啊! 淺淺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悄悄退去了。枝葉繁茂,花隨風動,黃鶯輕啼,聲聲縈繞。遠謫他鄉,無心飲酒,離別親人,日漸憔悴。所待之人,遲遲未到。 回想當年西池盛會,同僚成行,車輛列隊。可如今,四方流散,又有誰在?歲月流逝,紅顏白發,還期無期。春光將逝,那紛紛落紅,引出憂愁如海。 “飛紅萬點”,是一種蕩人心魄的美,可對這種美的離去,詞人卻回天無力。政治理想破滅,人也衰老憔悴了,這慢慢飛去的,不僅僅是春紅,還有詞人的生命。這首詞和著詞人血淚的悲嘆,字字都在啼血,句句都在流淚,讀著傷徹人心。
小題2:
試題分析:鑒賞時可先指出其用得出色的修辭,再寫其作用。手法2分,雙關、借代、比喻答出任意兩個即可;結合內容進行分析各2分,意思對即可。附譯文:想起了元祜年間在汴京游金明池的一幕。那時他與館閣同人乘坐公車,像鹓鷺一樣排成長隊,好不榮光!可是新黨一上臺,他們便風流云散,如今還有誰在朝呢?回京的夢想破滅了,青春也逝云。他心中憂愁像滿天飛舞落花,像浩淼無邊的大海。此詞以今日之飄零對比昔時之勝游游,層層鋪敘,煞尾一語點醒,全體皆振,堪稱名句。
如何理解“情景交融”這一詩詞創作手法?
詩言志,歌傳情,詩歌多,寄托志向,抒發感情。詩人常借助景物描寫來傳情達志,寫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這就有了景與情的關系。從景與情之間的距離(用王國維的話來說就是“隔”與“不隔”)的角度來說,景與情的關系有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從景與情的感情色彩角度來說,景又有樂景與哀景,情也有樂情與哀情,這又有了以下四種關系: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這里同時也涉及到襯托(反襯與正襯)的表現手法。下面我們從兩個方面作一比較分析。
一、從景與情之間的距離的角度
1、觸景生情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
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
何事入羅幃?
李白有很多描寫思婦心理的詩篇,《春思》是其中之一。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春”字通常語意雙關:既指春天,又可以用來比喻男女之愛。本詩《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這兩方面的意思。本詩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春天景物起興,別具一格。思婦觸景生情,想起了遠方的丈夫,頗為傷懷。她申斥春風,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處。全詩深刻地表達了各種復雜的感情,描寫了思婦對丈夫的思念,又表現了她忠于所愛,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是觸景生情式。孟浩然的《春曉》意象單純,詩人只是聽到了春天清晨的鳥鳴聲,突然想到昨夜的風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來。隱含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肯定與贊美。在景的觸動下引發情思構成意境,形成了一種張力結構,韻味無窮。
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寫景抒情詩有的不以描寫的景物作為詩篇表現的主體,而著重表現詩人因描寫的景物而產生的思想感情,更抒寫詩人自身觸景而產生的思想感情活動,塑造詩人自身的形象,創造意境,表達主題。如辛棄疾在路過贛州的造口時,面對贛江流水,追思國家舊恥,撫念國事艱難,寫下了《菩薩蠻》: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這首詞,就先觸景生情,看到郁孤臺下的贛江流水,不由想到當年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死傷,覺得那流水當中飽含著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淚。進而結合寫景,抒寫思想感情活動:“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慨嘆大好河山仍被敵人占領;“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悲憤空有愛國志士,難挽國事衰微;“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憂慮國事實在難為。從而塑造出詞人自身心系國恥、憂慮國事的形象,創造出沉郁蒼茫的意境,抒發了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對腐朽無能的南宋統治者的憤懣。
3、因情造景
蘇東坡說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是因情造景;“畫中有詩”是景中寓情。前者要善于選擇和描繪適合表現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后者是借生動的畫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形和神統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情景交融。柳宗元的名詩《江雪》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寒江獨釣圖,把寒江飛雪、孤舟獨釣的畫面官得十分生動,使人感到大雪覆地、朔風逼人,而釣翁于嚴酷孤獨的環境中,甘于披蓑獨釣;這正蘊寓著作者當時的處境和心緒。作者因參加政治改革失敗而被貶遠謫,這個畫面正表明他在惡劣的政治環境中不屈的志節。這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初讀時也許覺得這只是一幅平淡的山水畫,但是愈仔細體味,愈覺得意味雋永,意境深遠。
4、寓情于景
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詩詞里面的景與情,一般來說,景指景物,情指人的感情。寓情于景的關鍵還是情,如果沒有真摯、深刻、飽滿、激烈的情,那么它所描寫的景,不過是一幅沒有藝術加工的風景畫。因此,同學們在掌握這一技巧時,應該認真揣摩詩中所蘊含的情與景的關系。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5、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它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斷古典詩歌有無意境的標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斷古典詩歌是否為上乘之作的標志。如張可久《[雙調]清江引?秋懷》: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詩人緊緊把握題意,用西風、北雁、紅葉、黃花、芭蕉、雨聲,點染成一幅蕭瑟的秋景。又因“西風”的到來而聯想到“歸期”的未卜;因“芭蕉雨聲”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輾轉反側的愁思。句句是寫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統一起來。
如下面這首詩。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詩中前兩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寫景,第一句寫烽火臺前大漠如雪,第二句寫受降城外月色如霜,營造了一個荒涼、嚴寒、凄冷的環境,將邊地生活的孤苦展現了出來,為第三、四句表現征人思鄉巧妙地設定了情境。整首詩情景交融,深刻地表現了主題。
二、從景與情的感情色彩角度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1、以樂景寫樂情
孟郊《登科后》:“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天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的后兩句活靈活現地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這兩句神妙之處,在于情與景會,意到筆到,將詩人策馬奔馳于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得生動鮮明。
(宋)俞國寶《風人松(題酒肆)》:“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里秋千。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云偏。畫船載得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這里寫春光明媚時,在杏花和綠楊中,游玩的人帶了坐船游,飲酒,歌舞。使讀者充分感覺到春游的愉喜。
2、以樂景寫哀情
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3、以樂景寫哀情
我國古典詩歌,其所寫景物,有時從對立面的角度反襯心理,利用憂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氣氛之間的矛盾,以樂景寫哀情,卻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如元稹《行 宮》:
寥落古行宮, 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閑坐說玄宗。
這首詩就是運用了這一手法。詩所要表現的是凄涼哀怨的心境,但卻著意描繪紅艷的宮花。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面,烘托歡樂情緒的,但在這里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發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凄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紅花,在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這都是利用好景致與惡心情的矛盾,來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陽白發人》“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也可以說是以樂寫哀。不過白居易的寫法直接揭示了樂景寫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宮》則是以樂景作比較含蓄的反襯,顯得更有余味。
另外如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后兩句狀寫花影搖曳,鶯聲間關,形象生動,摹寫精當。用“亂”和“碎”來形容花多,同時也傳遞出詞人心緒的紛亂,蕩然無緒。可謂以樂景寫哀情,給人以凄迷的感受。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出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
4、以哀景寫哀情
柳宗元《柳州榕葉落盡偶題》:“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速。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柳宗元的這首《偶題》,是一首物我雙會情境交融的作品。詩人創作此詩時,他身為逐客,遠在異鄉,獨立庭院,百感叢集。詩人在陽春二月見到反常的如秋之景,他的詩筆“既隨物以宛轉”,“亦與心而徘徊”。眼中的花盡葉落之境與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會為一的。
(唐)韋江《題金陵圖》: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眼前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想到六代豪華已似夢幻一樣過去,十分傷感。但是當他來到臺城,看見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這樣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榮華一去不復返,另有一番哀傷。因此這首簡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襯與情景反襯這兩種手法來寫。這樣二者并用,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宋)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當時范仲淹被派經略延安,鎮守邊陲,防御西夏。這首詞是他切身的體會。“塞下”、“秋”、“邊聲”、“千嶂”、“長煙”、“落日”、“孤城”、“羌管”,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充滿肅殺之氣。耳之所聞,目之所睹都給人以凄清、悲涼之感。將軍和征夫離家萬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笳聲和羌管,既希望取得偉大的勝利,而戰局長期沒有進展,又難免思念家鄉,魂牽夢繞著妻兒。愛國激情、濃重鄉思交織在一起,構成他們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詞中所寫的悲涼凄愴的景象,充分配合當時的人矛盾情緒,情景交融,使全詞情調蒼涼而悲壯。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8分)千秋歲 ① 秦觀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
小題1:“碎”形容鳥鳴聲紛紜雜沓,鶯聲嚦嚦.用“碎”字概括,已可盈耳;“亂”字狀花之紛繁,花影搖曳,以“亂”字形容,幾堪迷目。(2分)用“亂”和“碎”同時也傳遞出詞人心緒的復雜紛亂,(可謂以樂景寫哀情)給人以凄迷的感受。? (2分)
小題2:“春去也”一語雙關,不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時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將一去不復返,可謂言簡意深:“飛紅萬點”運用了借代,生動地寫出了暮春時節落英繽紛的景象,畫面有驚心動魄的凄美,令人傷感;“愁如海”以海喻愁,新穎奇特;“愁如海”同時也是化抽象為具體.以茫無邊際的大海寫出詞人謫恨之深之廣,這愁既有年華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兩種手法,并作分析即可得4分)
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類是屬于考查煉字的題,分析時可以從以下幾步入手:①理解“亂”“碎”在句中的意思;②分析運用的襯托(以樂景寫哀情)表現手法;③“亂”“碎”的運用在詩歌中起了什么作用,如表達出詞人心緒的復雜紛亂凄迷的心情。然后在結合著詩歌的具體語境進行理解。
小題2:
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整體感悟詩歌內容和意境的基礎上,結合著詞的寫作背景及注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和分析概括主題的角度來答題。“春去也”,很明顯運用了一語雙關的手法,“飛紅萬點”運用了借代,“愁如海”以海喻愁,屬于比喻的修辭手法。在分析表達效果時,可圍繞著青春易逝,人生失意兩方面進行分析。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