紆堤是什么 堤埝的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紆堤是什么,以及堤埝的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堤是什么意思
沿河、沿湖或沿海的防水構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
讀音: dī
聲母:d
韻母:i
引證:清代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翻譯:農歷二月,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輕拂堤岸的楊柳陶醉在春天的霧氣中。
組詞
1、大堤[dà dī] 堤名。在今湖北省襄陽縣。
2、堤壩[dī bà] 堤和壩的總稱,泛指防水、攔水的構筑物。
3、河堤[hé dī] 沿河道兩岸用土或石壘成似墻的構筑,防止河水溢出河床。
4、堤岸[dī àn] 堤。
5、堤堰[dī yàn] 堤壩;堤。
6、堤防[dī fáng] 堤:汛期以前,要加固堤防。
7、路堤[lù dī] 在低地上修筑的高于原地面的路基。
圩、堆、堤有什么區別
堤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應用最廣泛的防洪工程措施之一,沿江、河、渠、湖、海岸邊或行洪區、分洪區、圍墾區邊緣,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擋水的高岸,就叫作堤。我國先秦時期已有“堤防”的記載,到秦漢時期,黃河下游的堤防已逐漸完備。早期出現的多是土堤,西漢時期才出現較大規模的石堤。
按照堤的建筑材料,可以將其分為土堤、沙堤、石堤和混凝土堤。土堤由黏土、壤土筑成,主要建在平原地區江河沿岸、海岸、湖泊四周、排灌溝渠沿岸及水庫周邊;沙堤由沙土或砂礫石筑成,主要建在山區、丘陵區江河沿岸,水庫周邊與海岸;石堤由塊石或條石筑成,主要建在海岸、取土困難的江河沿岸及城區河段沿岸;混凝土堤由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筑成,主要用于城區河段沿岸。
從堤所在位置,可將其分為河(江)堤、海堤、湖堤、水庫堤和溝渠堤。河堤主要位于江河沿岸,用于抵御洪水;沿海岸線修筑的用來抵御潮汐、海浪或者圍海造田的堤防稱為海堤;在湖泊四周用來防湖水侵蝕或者圍墾的堤為湖堤;水庫堤修筑在水庫周圍,以減少水庫淹沒面積;在灌溉渠道及排水溝道兩側的堤最主要的作用則是約束水流。
由此可見,堤雖然建筑材料或用途不同,但其都是沿江、河、湖、海的岸邊修建的擋水建筑物。在河流或者河谷的中流,通常也會修建一些擋水的建筑物,這種水工建筑物則被稱為壩。
在中國江淮低洼地區周圍修建的防水的堤,當地人稱之為“圩”。圩是堤的一種,其目的是保護低洼處的田地。在沿江濱湖的低洼地區,河湖的水位高于田地,必須筑堤擋水,才能正常從事農業生產。一條條排水溝把洼地分割成小塊,每小塊周圍都要筑堤保護,形成一個個獨立的生產區域。圩堤將農田與外水隔開,通過灌排渠系及操縱堤上的水閘以調節內水和外水的進出。自流灌排有困難,則輔以提水機械,以滿足圩內農田需水。這種農田水利形式在太湖流域和安徽、浙江的長江流域一帶稱圩田或圍田,在湖南、湖北稱作垸田。
在長江中游的湖南、湖北兩省,當地群眾更習慣于用“垸”,如湖南新華垸、湖北三合垸等。沿長江往東,到了長江下游的安徽、浙江等地, “圩”則用得更多一些,如安徽勝利圩、江蘇圩豐鎮等。圩和垸都是堤的一種,只是在不同地區的不同稱呼。雖然如此,但圩和垸本質上仍是沿著水邊修筑的防洪工程措施,并慢慢地引申出更多含義,如圩田、圩村、垸子,等等,都是人類對抗自然,增加耕地面積的一種手段。
但是圩垸無計劃地過度發展,也帶來新的水利問題:隨著湖區面積的縮小,湖泊對洪水的調節作用下降;水道被逐步堵塞。而且垸一般建在泄洪區,如果水勢太大,為了整體考慮,就需要把垸的堤壩扒開,讓洪水進入,給整體防洪增加應對時間。以洞庭湖為例,自1894—1949年洞庭湖水面從5400平方公里縮小至4300平方公里,除自然淤積外,人為促淤圍墾建設圩垸是重要原因。我國從1998年開始在洞庭湖地區實行退田還湖、平垸行洪工程,將往日堤壩圍起來的田地、村莊還給湖區。十幾年過去,原本的西洞庭圍堤湖垸、青山湖垸等處已經消失,垸區重回綠水淼淼,成為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紆是什么意思
彎曲,繞彎:
~曲。~回。縈~。~尊降貴
(指地位高的人轉而主動地降低身份,接近地位低的人)
縈堤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圍繞;纏繞。 一、縈的組詞: 縈繞、縈回、縈紆、縈懷 縈系、纏縈、縈惹、縈擾 二、縈的筆順: 擴展資料 一、字源演化: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縈,收韏也。從糸。 白話版《說文解字》:縈,收卷絲繩。字形采用“糸”作邊旁...
紆怎么讀音是什么意思
紆 (紆) yū彎曲,繞彎:紆曲。紆回。縈紆。紆尊降貴(指地位高的人轉而主動地降低身分,接近地位低的人)。
◆苦悶盤結胸中:紆郁。紆軫。
◆行動緩慢:紆徐。紆緩。
◆系,結。
◆筆畫數:6; 部首:纟; 筆順編號:551112 紆
◆紆 yū 【動】(形聲。從糸(mì),于聲。本義:屈曲;曲折)
◆同本義
◆紆,絀也,一曰縈也。——《說文》
◆中弱則紆。——《考工記·矢人》。注:“曲也。”
◆連行紆行。——《周禮·梓人》
◆盤紆刻儼。——《淮南子·本經》
◆水澹澹而盤紆兮。——宋玉《高唐賦》
◆中弱則紆,中強則揚。——《周禮》
◆又如:紆遠(曲折遙遠);紆曲(迂回曲折);紆折(迂回曲折);紆余(迂回曲折);紆行(曲折而行)
◆縈繞回旋
◆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旐。——《文選·張衡·東京賦》
◆又如:紆回(屈曲回旋。也作“迂回”);紆軫(盤旋曲折,乘車前往,未達目的而還);紆鉷(迂回);紆險(盤曲險阻);紆錯(迂回交錯);紆縈(山水回環旋繞)
◆屈抑。如:紆身(屈身相就);紆意(委屈己意而奉承他人)
◆佩戴
◆我待紆雙綬,遺我星星發。——李賀《感諷五首》
◆又如:紆金拖紫(佩帶金銀珠寶,穿著綾羅綢緞);紆紫(系佩紫綬,指居高位的人);紆朱拖紫(比喻人的地位高顯尊貴);紆青拖禁(比喻地位顯貴);紆青(佩帶青綬。作高官)
◆系結
◆綰黃紆紫。——清·周容《芋老人傳》
榆堤什么意思
榆堤――長滿榆樹的河堤。
襄邑道中
宋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①襄邑――現在現在的河南省睢(suī)縣,在開封(北宋京城)東南150里,惠濟河從境內通過。
②榆堤――長滿榆樹的河堤。
③不知――原來不知,現在才知道了。
④俱東――同向東。
春末夏初時節,詩人從京城開封出發到襄邑去,乘船惠濟河東行。這天天氣晴朗,兩岸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將滿河春水照得紅紅的,連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紅色了。船帆趁順風,一路輕揚,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
兩岸飛花,滿堤榆樹,一片輕帆,順風百里,詩人這次遠行,何等輕松暢快,心曠神怡呀!
詩人靜臥船艙,仰看藍天白云。咦,滿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動也不動呢?轉瞬之間詩人就恍然大悟了:原來白云正默默隨我同行,和我一道向東飛去呢!
天上的云和小船上的帆,本來是一道乘風前進的。船艙的詩人,行是看到白云在空中處于靜止狀態,但仔細一想:船行百里,白云一直在頭頂上,足見它并沒有靜止不動,而是和自己所乘的帆船一樣,正在向前行駛。“臥看滿天云琺勸,天知云與我俱東”,動中見靜,似靜實動。詩人的觀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給人以有益的啟示。譬如,有人只顧欣賞自己的成績,卻往往忽略旁人的進步,如果讀到這首詩,他大概會有一些感觸吧?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