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憶江南作者如何處理虛實關系,憶江南 中運用的修辭手法

靜待花開2023-02-28 13:40歷史32

今天給各位分享憶江南作者如何處理虛實關系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憶江南 中運用的修辭手法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怎樣掌握古詩里的虛實結合

虛實結合是古詩詞重要的藝術手法之一。所謂“實”,是詩詞中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具體捉摸到的部分;所謂“虛”則是指詩詞中表現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之中的部分。具體地說,古典詩歌中的虛實結合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寫景為實 抒情為虛

人們常用“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為本,以虛為用”來分析詩歌中的虛和實關系,其實,這里的虛是指情、志、理,而實是指情、志、理所依托的景物。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形式上是寫景,但這景中卻包含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寫景是實,抒情是虛,這實際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寫法。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水多。”寫舟行江上,是見聞,是實景;詩中讓感悟到的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的,青山綠樹總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抑。詩人在繪景敘事中蘊含了人生的哲理,這是虛。這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借景抒情,敘事言理的寫法。

再如李忱的詩《瀑布》:“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詩中描寫了雄偉壯觀而最終歷盡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這是客觀的景物,是實。而詩人在這首詩中寄托了自己決不可滿足于現狀,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思想,這是言志,是虛。這里的虛實結合實際上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二、物象為實 想像為虛

空白手法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藝術家通過畫面上的物象啟示觀眾,充分調動觀賞者的想像,重現藝術的美好境界。如八大山人畫一條生動的魚,齊白石畫一對的鮮活的蝦,紙上別無他物,但我們卻能感到滿眼碧波。這里運用的就是空白的手法,使畫面顯得空靈而有韻味。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讀者在鑒賞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通過想像補充畫面內容,從而獲得審美的體驗。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實寫作者和童子的對話,而詩人“問”的內容省去了,隱者是什么樣子的也沒有介紹。但我們可以想像得出隱者的情況:出沒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澗小溪之旁,閑云野鶴,優者游者。這種詩歌中的空白藝術,也是一種虛實結合的手法,詩歌里出現的物象為實,在物象啟示下所產生的想像為。

三、正面為實 側面為虛

詩人在描寫景物,正面描繪景物的特征即可,但當有時景物的特征難以正面表達,或詩人著意追求一種委婉含蓄的美時,他們會采取側面描寫的方法,進行烘托或暗示,從而達到表現景物的目的。這種側面描寫其實也是一種虛實結合的寫法。

《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詩人通過對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失常反應的描寫來烘托羅敷的美貌無比。在這里,諸人的反映為實寫,羅敷的美貌為虛寫。

《琵琶行》中詩人三次寫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寫月亮的目的卻是為了烘托詩人的感情。“別時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詩人分別之時凄涼的心境。“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聲美妙動人,引人入勝的效果。“繞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獨悲傷的心境 。景是實,而通過景物烘托出來的情則是虛。

再如韋應物《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這首詩通過景物來襯托感情的特點十分突出。“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秋日傍晚,茫茫的天際掛著無邊的雨幕,遠山傳來的寺廟悠揚鐘聲,這是實寫。這種蕭瑟蒼涼黯淡的晚景烘托出詩人思念親友的孤寂、凄愴之情,“獨鳥下東南”則更反襯了詩人思念的哀愁。

四、形象為實 抽象為虛

情感是一種抽象的事物,詩人常用比喻的手法,通過對具體景物生動形象的描寫來表達自己抽象的感情。這是虛實結合的又一種情況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國亡家破,妻離子散,一國之君,淪為囚徒,終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難以盡言。詞人用比喻,極言愁苦之多“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東流。”詞人化虛為實,以實寫虛,把“愁”物化為一江東流的春水,多而不絕的愁緒被形象地表達出來。

又如賀鑄的《青玉案》:“試問閑愁多幾許,一川煙柳,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詞人用帶有夸張色彩的比喻,變無形為有形,寫出了自己心中無限的感傷和愁苦。“一川煙柳”“滿城風絮”及“梅子黃時雨”,極言閑愁之多,無法排遣。這種用比喻來抒情的寫法,以實寫虛,化無形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五、當前為實 過去為虛

古典詩歌中,詩人在描寫當前景況時,常插入作者經歷過的,或是歷史上發生過的景象,通過今昔對比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懷。這也是一種虛實結合,當前景象為實,已逝景象為虛。

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前三句寫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一舉破吳,凱旋而歸的往事。詩人極力渲染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鷓鴣亂飛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

李煜的《虞美人》詞中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二句,《望江南》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三句 寫詞人對故國和往昔的追思,都不是眼前的實景,而是過去的景況,它與詞人當時無限凄涼的處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以虛襯實,以虛寫實,虛實結合,凸顯出夢醒后的濃重的悲哀。

再如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 強虜灰飛煙滅。”作者塑造了三國時周瑜風流儒雅,才華出眾,英俊偉岸的形象,再現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赤壁之戰時的場景,這是虛寫。對歷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頌,正包含了詩人對自己的現狀的不滿,虛實結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對比中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現時為實 將來為虛

古典詩詞中有不少詩句是設想未來之境,詩人以它來對當前之景當前之情進行對比或烘托,來抒發心中的情懷,這也是一種虛實結合。

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酒醒夢回所見到的景象:弱柳扶曉風,殘月掛枝頭。這是虛寫,為面前的戀人分別平添了一層惜別傷感之情。

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后兩句是作者希望將來團聚的時候能把自己今夜聽著秋雨思念親人的情景向妻子講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杜甫《月夜》:“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這兩句是詩人設想他日與妻子相聚時的情景:劫波度盡,夫妻團聚,情到深處,淚流成行。這種未來團聚的喜悅的虛景正好反襯了分離的悲涼和傷痛。

七、己方為實 對方為虛

這種寫法與前一種有些相似,都是在借設想寫當前,但不同之處在于前一種設想著眼于時間,后一種設想著眼于對方,故有人稱之為“對寫法”。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fū)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末解憶長安。”(今陜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長安。這兩句設想妻子在鄜州獨自對月懷人的情景。)此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時身陷長安時思念妻子兒女之作,原本是詩人思念妻子兒女,而詩人卻采用了“對寫法”,從對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對月思念自己,而孩子還不懂得母親為何要思念長安。有評論家說:“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這種寫法比說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兒女來得委婉,但感情卻達到了雙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動人,藝術感染力更強。

高適《除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鄉,卻說故鄉的親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節便加倍地思念家鄉的親人,可作者不說自己想念家鄉的兄弟,卻說家鄉的兄弟想念自己,詩人想像他們的重陽登高,遍插茱萸時,因少了出門在外的詩人不能歡聚而十分遺憾。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前兩句寫冬至之夜,詩人羈留他鄉的孤獨冷清的生活畫面,思鄉之情,不言而喻。可詩人不說自己思念家人,卻想像家人于冬至節之深夜還坐在一起念叨著自己。 歐陽修《踏莎行》:“寸寸柔腸,盈盈淚。樓高莫近危闌倚。”作者想像樓上的思婦,柔腸寸斷,以淚洗面,憑高眺遠,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人)。“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但想像到對方登高懷遠,而且想像到對方的心一直追蹤自己。這種遙想,極寫了行人的離愁。

這種寫法,設想的對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與前一種不一樣。如賀 鑄《青玉案》“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表達出來的,只是單方面的思念、傷感和斷腸之痛。而用對寫法,則溝通了雙方的感情,思念是雙方的,這種思念有愁苦和感傷,也有溫馨和慰藉。

八、客觀為實 主觀為虛

嚴格地說,寫過去、寫未來、寫對方都是主觀之景,這里為了闡釋的方便,我們用“主觀之景”來特指詩詞中所描繪的夢境、仙境、誓愿等等。通過寫夢境、仙境來抒發感情、表達理想的詩詞,最有名的當數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青冥浩蕩不見底, 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 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 仙之人兮列如麻。” 這些詩句寫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與美麗,反襯了現實世界的兇險和丑惡,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憎惡。

再如李清照《漁家傲》:“仿佛夢魂歸帝所,聞無語,殷勤問我歸何處。”詞人塑造了一位關心民瘼的溫和的天帝形象,反襯了畏懼強敵,一路逃竄,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無能朝廷。“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詞人雖才華出眾,但她卻無力挽大廈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過幸福美好的生活,從而反襯了現實世界的苦難和無望。

再如蘇軾《江城子》:“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作者與妻子伉儷情深,雖生死殊途而舊情難忘,積思成夢,悲喜交加,這是虛寫,接著寫夢醒后的悲傷,這是實寫,虛實結合,寫出了詩人對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

漢樂府詩《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首樂府詩中,設想了“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種景象,而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發生的,是虛寫,女主人公把這些作為“與君絕”的條件,更突出了誓死不“與君絕”的堅定信念,這種誓愿有力地表現了主人公對愛情忠貞不渝,海枯石爛不變心。

我國古典詩中虛和實是如何生成的 二者是怎樣結合在一起構成了詩歌的完美境界 達到了怎樣的效果 謝謝各位

淺談古詩中的虛和實

古典詩詞中的虛實辨認

一、虛實與情景的關系

李白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形式上是寫景,但這景中卻包含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寫景是實,抒情是虛。這實際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寫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是實景;詩人在繪景敘事中蘊含了人生的哲理: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的,青山綠樹總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抑。這是虛。這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借景抒情。敘事寓理的寫法。再如李忱的詩《瀑布》:“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詩中描寫了雄偉壯觀而最終歷盡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這是客觀的景物,是實;而詩人在這首詩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一個人,決不可滿足于現狀,要志存高遠,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是言志,是虛。這實際上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托物言志的寫法。

以上幾例,作者把主觀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觀的景物之上,“化景物為情思”。從表達的內容看,是情和景的關系;從表現手法看,也是虛和實的關系。

二、虛實與烘托手法的關系

詩人在描寫景物,有時景物的特征難以正面表達,或詩人著意追求一種委婉含蓄的美時,他們會采取側面描寫的方法,進行烘托或暗示,從而達到寫景抒情的目的。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詩人用滾滾東流的長江水(實)來烘托自己與金陵朋友的深情厚誼(虛)。

三、虛實與比喻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國亡家破,妻離子散,一國之君,淪為囚徒,終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難以盡言。詞人用一比喻,極言愁苦之多。“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化虛為實,以實寫虛,把“愁”物化為一江東流的春水,多而不絕的愁緒被形象地表達出來。又如賀鑄的《青玉案》:“試問閑愁多幾許,一川煙柳,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詞人用帶有夸張色彩的比喻,變無形為有形,寫出了自己心中無限的感傷和愁苦。“一川煙柳”“滿城風絮”及“梅子黃時雨”,極言閑愁之多,無法排遣。這種用比喻來抒情的寫法,以實寫虛,化無形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四、古典詩詞中的虛與空白藝術的關系

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大量運用空白藝術,特別是以白描手法寫景敘事的詩更是如此。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實寫作者和童子的對話.而詩人“問”的內容省去了。隱者是什么樣子也沒有介紹。但我們可以想象得出隱者出沒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澗小溪之旁……運用這種以實寫虛的手法,虛實結合,從而達到虛實相生的效果。

以上四種類型虛實結合的現象實際上與借景抒情、烘托、比喻、空白等藝術手法重疊。值得重視的是下面的幾種情況。

一、當前之景為實,已逝之景為虛

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經歷過的,或是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作者把這些事情寫入詩詞中,大多是通過與當前的實景構成某種關系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懷。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詞中的“雕欄玉砌”“朱顏”是詞人對故國的追思,“雕欄玉砌”也許還在,紅顏也已遲暮。但這些都不是眼前的實景,所以是虛寫。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這首詞的“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三句,極寫往昔的繁華生活,與詞人當時無限凄涼的處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以虛襯實,以虛寫實,虛實結合,凸顯出夢醒后的濃重的悲哀。又如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前三句寫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一舉破吳,勝利而歸的往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以上這些都是寫己逝之景,是虛寫。

二、當前之景為實,設想未來之景是虛

古典詩詞中有不少詩句是設想未來之景,詩人把它與當前之景當前之情進行對比或烘托,以虛襯實,來抒發心中的情懷。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酒醒夢回所見到的景象。弱柳扶曉風。殘月掛枝頭,這是虛寫。詞人設想的這種凄清的景象為面前與戀人分別的場景平添了一層惜別感傷之情。又如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后兩句是作者設想將來團聚的時候能把自己今夜聽著秋雨思念親人的情景向妻子講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杜甫《月夜》:“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這兩句是詩人設想他日與妻子相聚時的情景。劫波度盡,夫妻團聚,情到深處,淚流成行。這種未來團聚的喜悅(虛)正好反襯了分離的悲涼和傷痛。

三、從己方的角度寫為實,從對方的角度寫為虛。

這種寫法與前一種似同實異。相同之處在于都是對對方進行設想:不同之處在于后一種設想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的,所以有人稱之為對寫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此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時身陷長安時思念妻子兒女之作,原本是詩人思念妻子兒女.而詩人卻采用了“對寫法”。從對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對月思念自己,而孩子還不懂得母親為何要思念長安。有評論家說:“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這種寫法比說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兒女來得委婉,但感情卻達到了雙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動人,藝術感染力更強。

常見的運用“對寫法”的詩詞還有高適的《除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鄉親人,卻說故鄉的親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節便加倍地思念家鄉的親人,可作者不說自己想念家鄉的兄弟,卻說家鄉的兄弟想念自己。詩人想象他們的重陽登高。遍插茱萸時,因少了出門在外的詩人不能歡聚而十分遺憾。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前兩句寫冬至之夜,詩人羈留他鄉的孤獨冷清的生活畫面。思鄉之情,不言而喻。可詩人不說自己思念家人,卻想象家人于冬至節之深夜還坐在一起念叨著自己。再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作者想象樓上的思婦,柔腸寸斷,以淚洗面,憑高眺遠,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人)。“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但想象到對方登高懷遠,而且想象到對方的心一直追蹤自己。這種遙想,極寫了行人的離愁。這種寫法,設想的對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與前一種不一樣。如賀鑄《青玉案》:“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表達出來的,只是單方面的思念、傷感和斷腸之痛。而用對寫法,則溝通了雙方的感情,思念是雙方的,這種思念有愁苦和感傷,也有溫馨和慰藉。

四、客觀之景為實,夢境、仙境、誓愿為虛

通過寫夢境、仙境來抒發感情、表達理想的詩詞。最有名的當數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這些詩句寫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與美麗,反襯了現實世界的兇險和丑惡,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憎惡。又如李清照的《漁家傲》:“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詞人塑造了一位關心民瘼的溫和的天帝形象,反襯了畏懼強敵,一路逃竄,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無能的朝廷。“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詞人雖才華出眾,但她卻無力挽大廈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過幸福美好的生活,從而反襯了現實世界的苦難和無望。又如蘇軾的《江城子》:“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作者與妻子王弗伉儷情深,雖生死殊途而舊情難忘。積思成夢,悲喜交加。這是虛寫。接著寫夢醒后的悲傷,虛實結合,寫出了詩人對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漢樂府詩《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首樂府詩中,設想了“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種景象,而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發生的,是虛寫,女主人公把這些作為“與君絕”的條件。更突出了誓死不“與君絕”的堅定信念。這種誓愿有力地表現了主人公對愛情忠貞不渝.海枯石爛不變心。

這四種類型虛和實結合的現象是現在高考考查的重點,其中第三點最受命題人青睞。◇

古代詩歌中最明顯的用虛實相生手法的是哪首?

淺談古典詩詞鑒賞中的虛和實

作者:tang310 提交日期:2007-3-25 10:01:00

淺談古典詩詞鑒賞中的虛和實(轉自第二教育網)

湖北省赤壁市第一中學 周一柳

虛實理論原本是一對哲學范疇,但在我國藝術創作和藝術評論中,這一理論卻被廣泛運用。宗白華先生在《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一文中對中國的戲曲、繪畫、書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藝術形式中的虛和實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中國的古典文學特別是古典詩詞中,存在著大量的虛和實結合的現象。古典詩詞中的虛實與其他作用于視覺聽覺藝術形式中的虛實有相通之處,但卻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一、古典詩詞中的虛實與繪畫藝術中的空白藝術的關系

空白手法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如八大山人畫的魚,齊白石畫的對蝦,紙上別無他物,但我們卻能感到滿眼碧波,畫面雖空靈卻有韻味。這都是運用了空白的手法,藝術家通過畫面上的物象啟示觀眾,充分調動觀賞者的想像,重現藝術的美好境界。我國的古典詩詞中也有這種現象,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實寫作者和童子的對話,而詩人“問”的內容省去了,隱者是什么樣子也沒有介紹。但我們可以通過想像來補充。這種以實寫虛的手法,也可以稱之為詩歌中的空白藝術。我國的古典詩歌,語言精練,言簡意豐,有許多詩歌都運用了這種空白藝術,特別是以白描手法寫景敘事的詩多是如此。虛實結合,從而達到虛實相生的效果。

二、虛實與烘托手法的關系

詩人在刻畫人物或描寫景物,當難以正面表達或詩人著意追求一種委婉含蓄之美時,常采取側面描寫的方法進行烘托或暗示。引發讀者想像,從而引起審美的體驗。如《陌上桑》,詩人通過對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失常反應(實)的描寫來烘托羅敷的美貌無比(虛)。又如《琵琶行》,詩人三次寫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寫月亮的目的卻是為了烘托人物的感情。“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詩人分別之時凄涼的心境。“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聲美妙動人,引人入勝的效果。“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獨悲傷的心境。景是實,而通過景物烘托出來的情則是虛。這與中國繪畫中的渲染烘托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這兩種虛實手法與繪畫、戲曲等藝術形式中的虛實手法是相通的,但詩歌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其虛和實的關系還有特殊的表現形式。

三、 實與情景的關系

人們在分析藝術作品虛和實的關系時,常說“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為本,以虛為用” 。這一現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表現得尤其突出。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兩句詩字面上是寫景,但這景中卻包含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是抒情。寫景是實,抒情是虛。這實際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寫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水多。”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是實景;詩人在繪景敘事中蘊含了人生的哲理,是虛。這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借景抒情,敘事寓理的寫法。再如李忱的詩《瀑布》(千巖萬壑不辭勞),詩中描寫了雄偉壯觀、歷盡坎坷而最終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這是客觀的景物,是實;而詩人在詩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言志,是虛。這實際上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托物言志的寫法。以上幾例,作者把主觀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觀的景物之上,“化景物為情思”。從表達的內容看,是情和景的關系;從表現手法看,是虛和實的關系。

四、虛實與比喻

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也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達技巧。詩人用這種方法對具體景物作生動形象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用一比喻,把多而不絕的 “愁”物化為一江東流的春水,形象地表達出來。又如賀鑄的《青玉案》: “試問閑愁多幾許,一川煙柳,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詞人用帶有夸張色彩的比喻,變無形為有形,寫出了自己心中無限的感傷和愁苦。“一川煙柳”、“滿城風絮”及“梅子黃時雨”,極言閑愁之多,無法排遣。這種用比喻來抒情的寫法,從虛實的角度看,是化虛為實,以實寫虛。

以上四種類型虛實結合的現象實際上與借景抒情、烘托、比喻、空白等藝術手法相通,因而均不在詩歌鑒賞所探討的范圍之內,詩歌鑒賞所探討的主要是以下的幾種情況。

五、當前之景為實,已逝之景為虛

作者把已逝之景寫入詩詞中,大多是通過與當前的實景構成某種關系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懷。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三句,極寫往昔的繁華生活,與詞人當時無限凄涼的處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以虛襯實,以虛寫實,虛實結合,凸顯出夢醒后的濃重的悲哀。這種通過寫已逝之景,虛實結合表達感情的詩不少。特別是借古諷今的懷古詩大多運用這種寫法。如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李白的《越中覽古》、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詩人都是通過今昔的對比,表達對歷史與現實思考。

六、當前之景為實,設想未來之景是虛

古典詩詞中有不少詩句是設想未來之境,詩人把它與當前之景當前之情進行對比或烘托,以虛襯實,來抒發心中的情懷。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酒醒夢回所見到的景象。弱柳扶曉風,殘月掛枝頭,這是虛寫。詞人設想的這種凄清的景象,為面前與戀人分別的場景平添了一層惜別感傷之情。這類詩常見的還有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等。

七、從己方的角度寫為實,從對方的角度寫為虛。

這種寫法與前一種似同實異。相同之處在于都是對對方進行設想,不同之處在于后一種設想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的,所以有人稱之為對寫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末解憶長安。”此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時身陷長安時思念妻子兒女之作,原本是詩人思念妻子兒女,而詩人卻采用了“對寫法”。從對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對月思念自己。有評論家說,“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這種寫法比說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兒女來得委婉,但感情卻達到了雙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動人,藝術感染力更強。常見的運用“對寫法”的詩詞還有高適的《除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歐陽修的《踏莎行》。這樣虛實結合,溝通了雙方的情感,所以,有思念有愁苦有斷腸之痛,,也有溫馨和慰藉。

八、客觀之景為實,夢境、仙境、誓愿為虛

通過寫夢境、仙境來抒發感情、表達理想的詩詞,最有名的當數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作者用瑰麗的詩句寫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與美麗,反襯了現實世界的兇險和丑惡,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憎惡。又如李清照的《漁家傲》: “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詞人塑造了一位關心民瘼的溫和的天帝形象,反襯了畏懼強敵,一路逃竄,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無能朝廷。“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詞人雖才華出眾,但她卻無力挽大廈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過幸福美好的生活,從而反襯了現實世界的苦難和無望。此外,常見的還有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以夢境來寫對亡妻思念,虛實結合,可見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漢樂府詩《上邪》設想了“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種景象,而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發生的,是虛寫,女主人公把這些作為“與君絕”的條件,更突出了誓死不“與君絕”的堅定信念,這種誓愿有力地表現了主人公對愛情忠貞不渝,海枯石爛不變心。這類詩中,最奇的要數劉過的《沁園春》(斗酒彘肩)詞人把與杭州頗有淵源的幾位大詩人白居易、蘇東坡、林逋(此時白居易過世已350余年,東坡、君復也均已作古)請到詞中,飲酒賦詩,化用他們描寫杭州西湖的名句入詞。想象奇特,掇拾珠玉,渾然天成,千古奇文。

古典詩詞中的虛實手法還可以從詩詞的形式、詩詞的聲律等角度進行解讀。但由于本文只是著眼于如何引導學生對古典詩詞中的虛實手法進行鑒賞,故不一一贅述。

劉禹錫《憶江南》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寫作者的惜春之情,包含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傷感情緒,既有傷春之意,又表現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懷。

《憶江南二首》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組詞作品,原文為:

其一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其二

春去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

譯文:

其一

春光去時離情依依,像在感謝留戀她的洛陽人。柔弱的柳條隨風飄揚,像舉起衣袖告別離去的春;叢生的蘭花被露水沾濕,像惜春的淚水濕透了羅巾;那傷春的美女獨坐庭院,望著柳和花將愁眉皺緊。

其二

春光正在離去啊,都來珍惜這陽光燦爛的暮春天。那小溪的潺潺流水上,還漂浮著美麗的桃花花瓣;最好是默默無語地看呀想呀,沉醉在竹葉酒的酒杯前。為了抓住這最后的春景,只盼天天遇上萬里無云的晴天。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詞約為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年)作于洛陽。當時白居易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劉禹錫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二人均在洛陽,時相唱和,白居易詞共三首,劉禹錫的和詞共兩首。

主旨賞析:

第一首的主旨是傷春。詞中,先寫春向人們告辭,柳、蘭喻春含淚揮手而別,后寫一個女子惜春情態,一邊惋惜春天的歸去,一邊又覺得春天對她也有無限依戀之情,作者以擬人手法,把人的表情動作賦予春,有依依難舍之情,郁郁感傷之意,抒發了惜春、傷春的感情。

第二首的主旨是惜春,其抒情線索十分顯明,抒情的中心非常突出。前兩句在詞意上是一層轉折,次句的“艷陽年”與第三句的“桃花流水”在字面上也構成一個轉折,兩個七言對偶句與結句在虛實關系上又形成一個轉折,通過這層層轉折,層轉層深地傳出了充溢在詞人心頭的“惜春”意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憶江南二首

憶江南這首詩當中作者運用了什么和什么的修辭手法

比喻和反問。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組詞。第一首是總寫對江南的回憶;第二首和第三首則是分別寫對杭州和蘇州的憶念、向往。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余年,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

擴展資料:

憶江南,兼包蘇、杭,寫春景。全詞五句。一開口即贊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日出”、“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艷;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

在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

作者把“花”和“日”聯系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于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參考資料:憶江南-百度百科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25755.html

分享給朋友:

“憶江南作者如何處理虛實關系,憶江南 中運用的修辭手法” 的相關文章

一斛珍珠是多少(一斛珍珠是多少克)

一斛珍珠是多少(一斛珍珠是多少克)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一斛珍珠是多少,以及一斛珍珠是多少克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斛是多少 唐朝之前1斛=60kg,宋朝開始,1斛=30kg。唐朝之前,斛為民間對石的俗稱,1斛=1石,1石=10斗=120斤。宋朝開始,改為1斛=5斗,而1石=2斛。在蘇、浙、皖的很多地方...

王冕哪個朝代(王冕是哪朝代的)

王冕哪個朝代(王冕是哪朝代的)

大家好,關于王冕哪個朝代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王冕是哪朝代的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王冕是哪個朝代的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

如何把西江月詩編成故事(西江月改寫記敘文)

如何把西江月詩編成故事(西江月改寫記敘文)

很多朋友對于如何把西江月詩編成故事和西江月改寫記敘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把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改成故事300字 急!!!!!!!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

韻部有多少韻(韻,韻部,韻目)

韻部有多少韻(韻,韻部,韻目)

大家好,關于韻部有多少韻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韻,韻部,韻目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中華新韻表十八韻十四韻有什么區別 十八韻和十四韻在內容、出版時間以及性質上有區別:一、內容不同1、十四韻有十七個...

宋之問哪個朝代(宋之問是什么朝代的)

宋之問哪個朝代(宋之問是什么朝代的)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宋之問哪個朝代,以及宋之問是什么朝代的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之問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宋之問是初唐的詩人。宋之問(約656年—約712年),唐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唐代詩人。又名少連,字延清。上元進士。累轉尚方監...

春山煙多少錢(富春山煙多少錢)

春山煙多少錢(富春山煙多少錢)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春山煙多少錢,以及富春山煙多少錢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句 《詠柳》(唐)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

李煜有多少詞(李煜最有名的一句詞)

李煜有多少詞(李煜最有名的一句詞)

很多朋友對于李煜有多少詞和李煜最有名的一句詞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后唐主李煜的詞有哪些 后主本有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六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澹月云來...

王維王昌齡如何認識(怎樣的王昌齡)

王維王昌齡如何認識(怎樣的王昌齡)

大家好,關于王維王昌齡如何認識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怎樣的王昌齡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我需要有關于王維和王昌齡的文學常識。謝咯~ 他們都是唐朝詩人,王維與孟浩然齊名并稱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善五言...

卜算子葛立方如何描寫荷花的簡單介紹

卜算子葛立方如何描寫荷花的簡單介紹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卜算子葛立方如何描寫荷花,以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贊美荷花的詩句 荷花詩句見下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惟有綠荷紅...

月夜過七里灘多少字(百字令·月夜過七里灘)

月夜過七里灘多少字(百字令·月夜過七里灘)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月夜過七里灘多少字,以及百字令·月夜過七里灘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什么關于三七的詩句 1.有七的詩句有那些 1、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譯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亭臺的...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