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幾道詞的特點,晏幾道詞的顯著特點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晏幾道詞的特點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晏幾道詞的顯著特點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簡析晏幾道令詞創作的特點
晏幾道的詞風濃摯深婉,工于言情,與其父齊名,世稱“二晏”。但當時及后世作者都認為他的造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獻(晏殊)、文忠(歐陽修)之右……措辭婉妙,一時獨步。”(《白雨齋詞話》)詞風逼近其父。既有晏殊詞風的清麗婉曲,語多渾成;又比晏殊詞沉摯、悲涼。特別是在言情詞上,更優于其父。由于社會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詞作的思想內容比晏殊詞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運、歌頌她們美好心靈的篇章。也有關于個人情事的回憶和描寫,通過個人遭遇的昨夢前塵,抒寫人世的悲歡離合,筆調感傷,凄婉動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現出不合世俗、傲視權貴的態度和性格。
《小山詞》 是具有鮮明個性的抒情詩。工于言情,但很少盡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筆,較之晏殊的詞沉郁頓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發展,日臻純熟。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說:“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實罕其匹。”
《小山詞》從《珠玉詞》出,而成就不同,雖是走其父婉約傳統,固守小令的陣地,卻創造出新的藝術世界。可以說晏幾道的詞艷而不俗,淺處皆深,將艷詞小令,從語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與兩個層面上發展到極致。
晏幾道詞作
小山詞多懷往事,抒寫哀愁,筆調飽含感傷,傷情深沉真摯,情景融合,造語工麗,秀氣勝韻,吐屬天成,“能動搖人心”。他的《臨江仙》、《鷓鴣天》、《阮郎歸》等,都是歷來傳誦的名篇,通過幾個生動感人的畫面,抒寫離別之愁,相思之苦和重逢時的喜悅,情真意切,九曲回腸。其中新辭麗句,深為論者所嘆賞。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臨江仙》),《復堂詞話》贊它是“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鷓鴣天》),《苕溪漁隱叢話》評它為“詞情婉麗”;至于“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鷓鴣天》),連認為“作文害道”的理學家程頤聽了,都得笑著說:“鬼語也!”(《邵氏聞見后錄》
二晏詞的風格有何特點?
晏殊的詞作,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其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如其閑雅之情調、曠達之懷抱,及其寫富貴而不鄙俗、寫艷情而不纖佻,寫景重其精神,賦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將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敘寫中,在傷春怨別之情緒內,表現出一種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銳感之中,透露出一種圓融曠達之理性的觀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
晏幾道《小山詞》,把詞人的純情癡意演繹得淋漓盡致。其真摯、深婉、執著的情感表達,成為了《小山詞》最突出的特點,這個突出特點具體表現在下面幾點:
1.純情銳感的品性和癡情不移的特征
真與癡是晏幾道的性格特點,這種特點貫穿了他的全部詞作。他的詞充滿了憂愁和悲傷,馮煦說他是“古之傷心人”,黃庭堅說晏幾道詞“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與大晏詞那種淡淡的哀愁和富于哲理完全兩樣。
魯迅先生曾透辟地指出:“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小山詞》中的許多至情形象其實就是至情晏幾道的真實寫照,《小山詞》的純情中,是有“癡”的因素在起作用。無論是追情往事,寫對愛情歡愉的體驗,還是感傷離別,抒發刻骨相思的情懷,都充溢著一股強烈的情感,這感情常常被渲染到十分濃烈的地步,近癡帶狂,甚至“無理”,以至于被人稱之為“鬼語”。
2.抒情的“向內轉”與個人化
抒情小詞到了晏幾道,已明顯地由晚唐五代不具個性的艷歌轉為抒寫一已之情的詞篇。從總體上看,晏幾道此類詞作已脫離了歌舞歡場上逢場作戲的性質,就比較更帶著個人的色彩了,而不是《花間集》的沒有個性的艷詞了。這是一點不同。晏幾道的這些有專指的情詞已從其他艷詞中跳脫出來,重心向內轉,向情深處轉,不糾纏于艷事本身,著重于男女情愛中心靈的感應與共鳴。努力挖掘和表現的是心靈中的情緒,是更深、更細、更微妙的情的底蘊。
3.語言深婉細膩、情感曲折跌宕。
晏幾道詞往往用語較重,感情色彩強烈。例如“拼”字的運用就是晏幾道詞的突出用語。佳人別后音塵悄,瘦盡難拼。 (《丑奴兒》)、就中懊惱難拼處(《風入松》) 、才聽便拼衣袖濕(《浣溪沙》)。這些詞句用“拼”,或表達感情的無法控制,或表達主人公為情不惜一切的決心,或表達情感的絕難割舍。這個“拼”字,成了《小山詞》表達情感極致的一個非常形象的字眼,也是晏幾道苦戀情結形象寫照。詞人的十分用情、為卿而狂的心態和情態在這一“拼”中和盤托出、栩栩如生。此外,諸如“亂”、“醉”、“破”、“惱”、礬限”等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字眼,在《小山詞》中出現的頻率也很高。
以夢寫情,是詞人言情曲折跌宕的重要表現形式。晏幾道可以說是一個以夢寫情的高手。一部《小山詞》,“夢”字隨處可見。據統計,詞集中有57首都寫了夢境,占他全部詞作約四分之一。夢境,成了詞人的一個強有力的抒寫情感的方式。無論是以夢來追憶往事前塵,還是借以表達人生如夢之感,也無論以夢來抒寫思相思懷人之情,或是將現實中難以實現的愿望以夢托之,不外乎都是一種郁結之下的情感渲泄方式。
綜上所述,以言情見長的純情詞人晏幾道,其純情銳感的資質和深摯、婉曲、沉郁的抒情風格合力造就了《小山詞》純情特色和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晏幾道的詩句 藝術特色
他的詞艷而不俗,語淡情深。
黃庭堅謂晏幾道詞“可謂狹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黃庭堅:《小山集序》,出處同前),也道出宋詞這一上、下層文化二維復合的顯著特點。首先,小山詞是“狹邪”的。此“狹邪”,是指其詞離正統文化之經,叛傳統詩文儒家人倫之道,一味表現情場悲歡離合的人生之主要創作傾向而言。“不語怪力亂神”,是孔子的“立言”宗旨,也是歷來正統文人行文處世的準則。言男女私情,當然屬“亂”的范圍,正經的文人和正規的詩文,當屬“禁言”之列。晏幾道言了,而且在小詞中連篇累牘地予以表現,而且表現得是那樣一往情深 ,銘心刻骨,當然就是“不正”了——這“不正”就是“邪”。晏幾道詞的這一特點,也是作為“新聲”的宋詞之突出個性之一。所謂“詞為艷科”,亦是就這一視角立論。然而正是詞的這一特點,映現出了宋型文化世俗化的鮮明色彩;即是說沒宋詞的“邪”,也就沒有了“新聲”的價值。宋詞作為“新聲”的“新”,除了以上論及的“俗、私、野”外,就是表現在這一“邪”字。正由于其不合正統人文規范,才顯示出對傳統文化觀念悖謬作出的反叛和矯正。因為綱常名教等正統人倫規范本身的價值悖謬已經造成人性的扭曲和偏邪,晏幾道等的小歌詞唱出的是人性回歸的呼喚,是對獨立的主體性人格旗幟的張揚。所以其詞之“狹邪”,剛好糾正固有文化價值悖謬之偏而使歸人之本質存在(即自我意識及人性)之正。以“邪”治“邪”,適得其正,這才是真正的“大雅”,這就是黃庭堅謂小山詞為“狹邪之大雅”的深層文化意蘊。?
其次,小山詞也是“雅”的。這表現在其遣詞造句的文士色彩和表情達意的含蓄內斂,是其不同于柳永詞的個性之一。小山詞的“雅”與乃父《珠玉詞》又有所不同,晏殊雖多艷詞,但未忘溫柔敦厚之旨,于情感的抒發方式上顯得有節制,于措辭遣意處亦小心翼翼。晏幾道在寫男女私情方面則大膽而狂放,所以陳廷焯說他“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風人之旨”(〗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10頁。版本同前)。總之,晏幾道詞既“邪”又“雅”的特點,與柳永詞一樣,表現出宋型文化之上、下層文化二維復合的鮮明特色。小山詞又是介于柳永詞與晏殊詞中間——在俗方面接近柳永,在雅方面接近晏殊,若用其詞句“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鷓鴣天》)來形容這種特殊心態,恐怕再貼切不過了——作為舊觀念的反叛者,晏幾道的行為是“無拘檢”的,這與柳永一致;但他只有在“夢魂”中才能“無拘檢”,白天清醒是有所收斂的,這又與晏殊一致。這最能說明在宋代文人接受世俗文化的同時內心產生的一種矛盾——想獲得心性的完全自由,又害怕這種自由的真正到來,于是托于夢境,以在幻境中實現內心的渴望。這是文化轉型時期精英文化層的文化個體,在接受下層世俗文化時必然的矛盾心態的反映。他們在曲子詞這種新型的文化載體上,寄托面對文化觀念重新選
晏幾道作詞的特點是什么?
他作詞,可謂盡承溫庭筠、韋莊、李煜、馮延巳乃至其父影響,但由于生活道路坎坷而詞調不免沉郁哀傷。他的詞最大特點便是言情極“純”而“癡”,出語自然清新,毫無雕琢藻繪,“秀氣勝韻,得之天然”。其詞多為五、七言小令,仍以歌舞酒筵、男女愛情、四時景物為內容,但卻充滿了幽憤和悲涼。
晏幾道藝術特色
①晏幾道《小山詞》里的作品,一洗《珠玉詞》那種雍容典雅的氣度,形成極度凄楚哀怨的感傷情調。但他僅停留在對以往歌舞愛情的追懷思念之中,是一種情緒性的感傷,且較重修飾之美,又多了一層美感的間隔和點綴。
②工于言情是《小山詞》的特色,但往往局限于愛情的回憶,尤其是對相見無緣的萍、蓮、鴻、云四位歌女的苦戀,處處流露出惆悵傷感的情調。
③《小山詞》常借夢境抒情,在縹緲幽微的夢境里,捕捉那更深、更細、更微妙的心靈顫動。
④《小山詞》善于運用不同的構思方式表現相似的題材,多用情景互襯的手法,造語曲折深婉,淺處皆深。不過,這也使《小山詞》的題材內容十分狹窄,大部分作品均未離戀情相思與別恨離愁的范圍。
⑤晏幾道善于吸取慢詞的藝術經驗運用于令詞創作,言情委婉細膩而清新俊逸,有豐富的層次感和清剛頓挫之美。
⑥《小山詞》還善于化用前人詩句。
晏殊的詞有什么特色呢
晏殊一生著作頗豐,是宋代婉約派著名詞人之一,其詞作品在當時頗負盛名。他的詞以抒寫閑情雅致著稱,作品沿襲了晚唐、五代詞柔靡哀婉的遺風,多抒寫酒足飯飽之后的娛賓譴興和描寫男女相思、離情別緒之主題。有以下特色:
1、詞中極少出現感情色彩激烈的字眼,而是努力營造一種情中有思的意境,表達一份閑雅的無可奈何情調和少許敏感而曠達的惆悵,表現出一種雅致含蓄的傾向。
2、詞語言凝練,平淡而富有韻味,明凈圓融,寫富貴而不鄙俗,寫艷情而不纖佻。
3、詞構思曲折精巧,表現自己對多彩人生的內心體驗,耐人回味。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宋仁宗至和二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