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言提一劍如何理解,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什么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誰言提一劍如何理解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什么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劍開頭的詩句
1、劍頭唯一吷,焦谷無新穎。——出自宋·蘇軾《送參寥師》
2、劍池石壁仄,長洲荷芰香。——出自唐·杜甫《壯游》
3、信亦胡為者,劍歌從項梁。——出自唐·王珪《詠淮陰侯》
4、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出自唐·李白《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5、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出自唐·白居易《九日醉吟》
6、劍留南斗近,書寄北風遙。——出自唐·祖詠《江南旅情》
7、劍門秋斷雁,褒谷夜多砧。——出自唐·許棠《送友人游蜀》
8、整頓排班行,劍握他人將。——出自唐·盧仝《月蝕詩》
“劍”結尾的五言詩句
1、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出自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出自唐·杜甫《重經昭陵》
3、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出自兩漢·佚名《陌上桑》
4、我有辭鄉劍,玉鋒堪截云。——出自唐·李賀《走馬引》
5、寒日生戈劍,陰云拂旆旌。——出自唐·沈佺期《被試出塞》
6、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出自唐·朝衡《銜命還國作》
7、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出自唐·白居易《村居苦寒》
8、常持智慧劍,擬破煩惱賊。——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9、耿介倚長劍,日落風塵昏。——出自唐·虞世南《出塞》
10、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出自唐·王珪《詠漢高祖》
11、霜凝匣中劍,風憊原上旌。——出自唐·鮑君徽《關山月》
12、赤土流星劍,烏號明月弓。——出自唐·楊炯《送劉校書從軍》
13、悲來欲脫劍,掛向何枝好。——出自唐·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14、陸離橫寶劍,出沒騖征旃。——出自唐·虞羽客《結客少年場行》
15、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出自宋·汪洙《神童詩》
16、誰言提一劍,勤苦事中興。——出自唐·馬戴《邊將》
“劍”在中間的五言詩句
1、近月黑暗邊,有似動劍戟。——出自唐·盧仝《月蝕詩》
2、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出自明·謝榛《渡黃河》
3、寶劍思存楚,金錘許報韓。——出自唐·駱賓王《詠懷》
4、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出自唐·李賀《走馬引》
5、沙鴻嗥天末,橫劍別妻子。——出自唐·鮑溶《壯士行》
6、正為隆準公,仗劍入紫微。——出自南北朝·吳邁遠《長別離》
7、小儒何足問,看取劍橫腰。——出自唐·張祜《塞下曲》
8、東方色未動,冠劍門已盈。——出自唐·王建《元日早朝》
9、老骨懼秋月,秋月刀劍棱。——出自唐·孟郊《秋懷十五首》
10、一尺月透戶,仡栗如劍飛。——出自唐·孟郊《秋懷十五首》
11、誰憐不得意,長劍獨歸來。——出自唐·高適《自薊北歸》
12、去家一萬里,提劍擊匈奴。——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13、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出自唐·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14、地咽綿川冷,云凝劍閣寒。——出自唐·盧照鄰《大劍送別劉右史》
15、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出自唐·李白《俠客行》
16、薊樓望燕國,負劍喜茲登。——出自唐·陳子昂《登薊城西北樓送崔著作融入都》
17、玉劍浮云騎,金鞭明月弓。——出自唐·盧照鄰《結客少年場行》
18、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出自唐·楊衡《夷陵郡內敘別》
19、按劍從沙漠,歌謠滿帝京。——出自唐·張祜《采桑》
20、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出自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21、一為書劍客,二遇圣明君。——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22、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出自唐·駱賓王《從軍行》
23、書劍時將晚,丘園日已暮。——出自唐·孟浩然《田園作》
24、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出自唐·錢珝《江行無題一百首》
25、流星飛玉彈,寶劍落秋霜。——出自宋·張玉娘《從軍行》
26、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出自唐·劉長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27、閑弓失月影,勞劍無龍光。——出自唐·鮑溶《苦哉遠征人》
28、失古劍亦折,失古琴亦哀。——出自唐·孟郊《秋懷十五首》
29、寶劍千金買,平生未許人。——出自唐·陳子昂《送東萊王學士無競》
30、長劍橫九野,高冠拂玄穹。——出自魏晉·張華《壯士篇》
31、拔劍擊大荒,日收胡馬群。——出自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32、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出自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33、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出自唐·杜甫《別房太尉墓》
34、象鳳笙留國,成龍劍上天。——出自唐·薛曜《邙山古意》
35、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出自唐·李商隱《風雨》
36、負劍出北門,乘桴適東溟。——出自唐·岑參《精衛》
37、學劍翻自哂,為文竟何成。——出自唐·李白《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38、朝嫌劍花凈,暮嫌劍光冷。——出自唐·李賀《走馬引》
帶“劍”的七言詩句
帶“劍”的七言詩句58句,其中“劍”開頭的七言詩句8句,“劍”結尾的七言詩句8句,“劍”在中間的七言詩句42句。
“劍”開頭的七言詩句
1、龍王守護安耳里,劍客星揮無處搜。——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2、劍南風景臘前春,山鳥江風得雨新。——出自唐·雍陶
馬戴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詩人,就一般意義來講,通常是指寫詩的人,但從文學概念上講,則應是在詩歌(詩詞)創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寫詩的'人和詩作家。下面是我整理的馬戴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歡迎閱覽。
馬戴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晚唐時期著名詩人。
據《唐詩三百首新注》記載,馬戴,子虞臣,《唐才子傳》作華州(今陜西華縣)人,并云:“早耽幽趣,既鄉里當名山,秦兒一望,……結茅堂玉女洗頭盆下,軒窗甚僻。”意思是結茅屋於玉女峰下。武宗會昌進士。在太原幕府中因直言被貶龍陽尉,后逢赦回京。官終大學博士。前人很推崇他的律詩,嚴羽《滄浪詩話》說是在晚唐諸人之上。他與姚合友善,落第時姚合有贈詩,他也以詩答之,首兩句云:“路歧人不見,尚得記心中。”寫失意時的相知也頗覺真切。
個人經歷
早年屢試落第,困于場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極瀟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隴,久滯長安及關中一帶,并隱居于華山,遨游邊關。直至武宗會昌四年(844年)與項斯、趙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為太原幕府掌書記,以直言獲罪,貶為龍陽(今湖南省漢壽)尉,后得赦還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軍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國子太常博士。
與薛能、顧非熊、殷堯藩等友善,均有詩篇往來;又與賈島、姚合為詩友,唱酬尤多。
世人評價
馬戴工詩屬文,其詩凝煉秀朗,含思蘊藉,饒有韻致,無晚唐纖靡僻澀之習。尤以五律見長,深得五言律之三昧。善于抒寫羈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蘊藉深婉,秀朗自然。
宋嚴羽《滄浪詩話》、明楊慎《升庵詩話》、清王士禎《帶經堂詩話》等,咸推馬戴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葉矯然至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龍性堂詩話》續集)。事跡散見《唐摭言》卷四、《金華子》卷下及補、《唐詩紀事》卷四九、《唐才子傳》卷七。《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馬戴集》1卷,宋以后以《會昌進士集》之名行于世,有《唐百家詩》、《唐音統簽》、《唐詩百名家全集》等本。
主要作品
《落日悵望》、《楚江懷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歷來頗為傳誦。《出塞詞》、《關山曲》等,慷慨激壯,是晚唐較好的邊塞詩。樂府詩《征婦嘆》哀傷慘惻,最有諷諭。楊慎《升庵詩話》舉其《楚江懷古》“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一聯,謂“雖柳吳興(柳惲)無以過也”。部分邊塞之作,如《隴上獨望》、《邊將》、《射雕騎》等,也較沉雄激壯。五古《征婦嘆》頗能刻畫征婦悲痛心情。七言絕句亦有佳作。宋嚴羽、明楊慎、清王士禎等,均推其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葉矯然則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清·紀昀《瀛奎律髓刊誤》認為“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翁方綱《石洲詩話》更以其五律“直可與盛唐諸賢儕伍,不當以晚唐論矣”。
詩作多為投贈、應酬或寫羈旅、山林之作,較少反映社會現實。在《全唐詩》錄存其詩172首,編為2卷。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等有傳。
唐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國子太常博士任上,終年約70歲。著有《會昌進士詩集》1卷,《補遺》1卷。
作品欣賞
《落日悵望》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灞上秋居》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邊將》
玉榼酒頻傾,論功笑李陵。紅韁跑駿馬,金鏃掣秋鷹。
塞迥連天雪,河深徹底冰。誰言提一劍,勤苦事中興。
《塞下曲二首》
旌旗倒北風,霜霰逐南鴻。夜救龍城急,朝焚虜帳空。
骨銷金鏃在,鬢改玉關中。卻想羲軒氏,無人尚戰功。
廣漠云凝慘,日斜飛霰生。燒山搜猛獸,伏道擊回兵。
風折旗竿曲,沙埋樹杪平。黃云飛旦夕,偏奏苦寒聲。
《楚江懷古三首》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云中君不降,竟夕自悲秋。
驚鳥去無際,寒蛩鳴我傍。蘆洲生早霧,蘭隰下微霜。
列宿分窮野,空流注大荒。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裝。
野風吹蕙帶,驟雨滴蘭橈。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
陰霓侵晚景,海樹入回潮。欲折寒芳薦,明神詎可招。
秋天關于運動的詩句(描寫秋季運動會的詩句有哪些)
1.描寫“秋季運動會”的詩句有哪些
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調笑令·胡馬》
九霄岐路忙于火,肯戀斜陽守釣磯。——《題汧陽縣馬跑泉李學士別業》
岳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煎茶》
列嶂高烽舉,當營太白低。平戎七尺劍,封檢一丸泥。 ——《再赴渭北使府留別》
塞迥連天雪,河深徹底冰。誰言提一劍,勤苦事中興。——《邊將》
1.調笑令·胡馬 韋應物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2.題汧陽縣馬跑泉李學士別業 韋莊
水滿寒塘菊滿籬,籬邊無限彩禽飛。西園夜雨紅櫻熟,
南畝清風白稻肥。草色自留閑客住,泉聲如待主人歸。
九霄岐路忙于火,肯戀斜陽守釣磯。
3.煎茶 成彥雄
岳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4.再赴渭北使府留別 李益
結發逐鳴鼙,連兵追谷蠡。山川搜伏虜,鎧甲被重犀。
故府旌旗在,新軍羽校齊。報恩身未死,識路馬還嘶。
列嶂高烽舉,當營太白低。平戎七尺劍,封檢一丸泥。
截海取蒲類,跑泉飲鸊鵜。漢庭中選重,更事五原西。
5.邊將 馬戴
玉榼酒頻傾,論功笑李陵。紅韁跑駿馬,金鏃掣秋鷹。
塞迥連天雪,河深徹底冰。誰言提一劍,勤苦事中興。
馬戴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馬戴是哪個朝代
馬戴(799—869),字虞臣,晚唐時期著名詩人,定州曲陽(今河北曲陽)人。工詩屬文,其詩凝煉秀朗,含思蘊藉,饒有韻致,無晚唐纖靡僻澀之習。尤以五律見長,深得五言律之三昧。與薛能、顧非熊、殷堯藩等友善,均有詩篇往來;又與賈島、姚合為詩友,唱酬尤多。善于抒寫羈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蘊藉深婉,秀朗自然。《落日悵望》、《楚江懷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歷來頗為傳誦。《出塞詞》、《關山曲》等,慷慨激壯,是晚唐較好的邊塞詩。樂府詩《征婦嘆》哀傷慘惻,最有諷諭。
《邊將》
玉榼酒頻傾,論功笑李陵。紅韁跑駿馬,金鏃掣秋鷹。
塞迥連天雪,河深徹底冰。誰言提一劍,勤苦事中興。
希望能夠幫到您!
馬戴屬于哪個朝代?急急急!!!
他是唐代的一位詩人。
與賈島,姚合為詩友。。。
詩人袁牧是哪個朝代的人
袁枚(1716-1797),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
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調江蘇,先后于,歷任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嘉慶二年(1797年),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袁枚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參考資料:baike.baidu/view/18155
袁牧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袁牧是清代詩人。
袁枚(1716-1797),漢族,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生平:袁枚少有才名,擅長寫詩文。乾隆四年(1739年),24歲參加朝廷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大司寇(刑部尚書)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調做官,曾任沭陽、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乾隆八至十年(1743年-1745年),任沭陽知縣。乾隆十年,袁枚離任沭陽時,百姓夾道送行,攀車餞酒,灑淚話別。乾隆十四年(1749年),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好盯錢寶意作詩頌贊他:“過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領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應。”袁枚亦作一副對聯:“不作高官,非無福命祇緣懶;難成仙佛,愛讀詩書又戀花。”自此,袁枚在隨園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他在給友人程晉芳的信中說:“我輩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誕,當不受文人之厄。”袁枚晚年游歷南方諸名山,與詩友交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袁枚由于為人正直,厭惡官場傾軋,40歲時便辭官不做,定居江寧(今南京市),住小倉山下,建隨園,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安于閑情逸致的生活中。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73歲的袁枚,受沭陽知名人士呂嶧亭的邀請,又來沭陽作客,沭陽各界,一部分人曾趨前30里迎接。嘉慶二年(1797年),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后葬在城中百步坡。
《所見》是哪個朝代詩人寫的
古詩《所見》作者是清代袁枚。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袁枚是哪個朝代的人
袁枚是清代的人。
人物簡介:
袁枚(1716-1797),漢族,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調做官,先后于江蘇歷任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于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隨園,吟詠其中,著述以終老,世稱隨園先生。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
袁枚與紀曉嵐素有“南袁北紀”之稱,袁枚倡導“性靈說”,為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與趙翼、張問陶并稱乾嘉性靈派三大家。
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及《補遺》,《子不語》、《續子不語》等著作傳世。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又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袁枚 詩人啥朝代的
袁枚(1716~1797) 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任知縣,有政聲。乾隆十三年辭官,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市),筑室小倉山隋氏廢園,改名隨園,世稱隨園先生。從此不再出仕。從事詩文著述,廣交四方文士。晚年自號倉山居士。 袁枚是清代乾隆、嘉慶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并稱乾隆三大家。他活躍詩壇60余年,存詩4000余首,基本上體現了他所主張的性靈說,有獨特風格和一定成就。他有少量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詩歌,如《苦災行》、《征糧嘆》等。但袁詩思想內容的主要特點是抒寫性靈,表現個人生活遭際中真實的感受、情趣和識見,往往不受束縛,時有唐突傳統,在藝術上不擬古,不拘一格,以熟練的技巧和流暢的語言,表現所感受到的思想體會和所捕捉到的藝術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靈巧的藝術風格。其中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兩類:即景抒情的旅游詩和嘆古諷今的詠史詩。前類如七古《同金十一沛恩游棲霞寺望桂林諸山》,寫旅游廣西桂林七星巖的觀感。其形容洞中鐘乳狀態:"怪石成形千百種,見人欲動爭□□",如萬古仙鼠、盤古不死、女媧施變、蚩尤噴霧……,想象"山川人物熔在一爐內"、"忽然罡風一吹化為石",都成了"唐突真宰"、"耿耿群飛欲刺天"的勃勃形象,鮮明而夸張,有浪漫氣息。又如七絕《沙溝》寫山東境內、黃河北岸的旅途風光和感受:"沙溝日影漸朦朧,隱隱黃河出樹中,剛卷車簾還放下,太陽力薄不勝風。"黃昏時在車中所見黃河景色引起詩人觀賞的興致,而北方晚風的寒涼卻使他不愿下車,通過這閃念變化的直白,抒發了日薄西山的感慨,寄托著一種朦朧的時代感傷,情在其中,意在言外。后類如七律《秦中雜感八首》之一"百戰風云一望收",寫遠望秦中山川的秋色:"旌旗影沒南山在,歌舞臺空渭水流,天近易回三輔雁,地高先得九州秋。"歷史感慨和眼前景色相交織,融會而比襯,律整而意長,而詩末以幸遇唐太宗的志士諫臣馬周自比,顯示了遠大抱負的寄托和失志不遇的憂傷。又如七絕《馬嵬》四首之一"莫唱當年《長恨歌》",指出"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表面上是將白居易《長恨歌》與杜甫《石壕吏》相比,但深一層的詩意獨到,譏刺顯然。他如《到石梁觀瀑布》、《張麗華》、《落花》、《謁岳王墓作十五絕句》等,也都能直抒胸臆,各有新意。由于他有些作品流于淺滑,格調不高,因而貶之者譏其"誤以鄙俚淺滑為自然,尖酸佻巧為聰明,諧謔游戲為風趣,粗惡頹放為雄豪……,倡魔道妖言,以潰詩教之防"(朱庭珍《筱園詩話》)。但總的看來,袁詩是"學楊誠齋(萬里)而參以白傅(居易)","學前人而出以靈活,有纖佻之病",可謂詩中之"詞曲"(尚□《三家詩話》),有弊病,也有創新。此外,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峽江寺飛泉亭記》等,駢文如《與蔣苕生書》、《重修于忠肅廟碑》等,都頗可讀,傳為名篇。 袁枚又是干、嘉時期主要詩論家之一。繼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靈說。他有許多論詩的書信文章,而以《隨園詩話》及《補遺》、《續詩品》為詩論主要著作。《隨園詩話》除闡述性靈說的理論外,對歷代詩人作品、流派演變及清代詩壇多所評述。《續詩品》則是仿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韻文簡括詩歌......
馬戴是哪個朝代的?
唐朝人,晚唐時期著名詩人。
代表作
《落日悵望》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袁玫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你是指袁枚吧,清朝詩人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后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全唐詩》卷五百五十六(5)
卷556_41 【邊將】馬戴
玉榼酒頻傾,論功笑李陵。紅韁跑駿馬,金鏃掣秋鷹。
塞迥連天雪,河深徹底冰。誰言提一劍,勤苦事中興。
卷556_42 【下第別令狐員外】馬戴
論文期雨夜,飲酒及芳晨。坐嘆百花發,潛驚雙鬢新。
舊交多得路,別業遠仍貧。便欲辭知己,歸耕海上春。
卷556_43 【送春坊董正字浙右歸覲】馬戴
去覲毗陵日,秋殘建業中。莎垂石城古,山闊海門空。
灌木寒檣遠,層波皓月同。何當復讎校,春集少陽宮。
卷556_44 【送和北虜使】馬戴
路始陰山北,迢迢雨雪天。長城人過少,沙磧馬難前。
日入流沙際,陰生瀚海邊。刀镮向月動,旌纛冒霜懸。
逐獸孤圍合,交兵一箭傳。穹廬移斥候,烽火絕祁連。
漢將行持節,胡兒坐控弦。明妃的回面,南送使君旋。
卷556_45 【攄情留別并州從事】馬戴
淺學長自鄙,謬承賢達知。才希漢主召,玉任楚人疑。
年長慚漂泊,恩深惜別離。秋光獨鳥過,暝色一蟬悲。
鶴發生何速,龍門上苦遲。雕蟲羞朗鑒,干祿貴明時。
故國誠難返,青云致未期。空將感激淚,一自灑臨岐。
卷556_46 【酬田卿送西游】馬戴
華堂開翠簟,惜別玉壺深。客去當煩暑,蟬鳴復此心。
廢城喬木在,古道濁河侵。莫慮西游遠,西關絕隴陰。
卷556_47 【雪中送青州薛評事】馬戴
臘景不可犯,從戎難自由。憐君急王事,走馬赴邊州。
岳雪明日觀,海云冒營丘。慚無斗酒瀉,敢望御重裘。
卷556_48 【哭京兆龐尹】馬戴
神州喪賢尹,父老泣關中。未盡群生愿,才留及物功。
清光沉皎月,素業振遺風。履跡莓苔掩,珂聲紫陌空。
從來受知者,會葬漢陵東。
卷556_49 【路傍樹】馬戴
古樹何人種,清陰減昔時。莓苔根半露,風雨節偏危。
蟲蠹心將穴,蟬催葉向衰。樵童不須翦,聊起邵公思。
卷556_50 【送客南游】馬戴
擬卜何山隱,高秋指岳陽。葦干云夢色,橘熟洞庭香。
疏雨殘虹影,回云背鳥行。靈均如可問,一為哭清湘。
關于誰言提一劍如何理解和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什么意思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