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舊體詩,怎么寫舊體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寫舊體詩,以及怎么寫舊體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何寫出好的舊體詩詞
因為現代人已經無法像古代人那樣天天接觸詩詞、還有古文等等,所以在作古詩詞上面有不少的阻礙。古文字和現代字的運用以及含義略有些不同,畢竟現代字是從古文字進化而來的,更方便現在信息時代的運用和交流,但古文字卻另有講究的意境、平仄等等,我們覺得古代的很多句子讀起來很順口也很好聽、有感覺,就是因為它字音、字意、字性、字類的組合運用,所以對于字的意思以及詞性、詞類要了解,要明白古代人比現代人更加講究遣詞造句,你想寫的是古詩詞,古詩詞更加講究平仄音、格律韻律的使用。
寫詩最先要的就是感性的想象力,想象力和敏感的感受才是詩詞藝術的加工廠,其二是中國人特有的意象思維,之所以古詩詞很有意境,就是意象思維的功勞,而直接反應意境的還是字,要斟酌字的用法,這就必須有足夠的詞匯量,最好的詩詞就是減一個字不行,多一個字也不行,改一個字就完全沒有原來的感覺,比如你覺得減一兩個字不影響整體,反而看起來更簡練,就寫五字絕,反之寫七言等等。
還有就是要注意詩詞的整體布局,開、承、轉、合是整體的節奏,而每個字的音節就是每一句的節奏,有起有落,有合有散,節奏優美,讀出來才順口和悅耳,就像一首百聽不厭的曲子一般。
多看古詩,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看看是沒錯的,再加上自己的琢磨,比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用這樣的字,如果改成別的字行不行。
還有就是多練,剛開始也許寫的是詞字的運用,后面就是思想的運用了,有動人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字里行間,這樣寫出的詩詞才能感人,而沒有這些思想和情感的話,就是一堆華麗辭藻堆砌的空中樓閣。所以,寧愿沒有華麗的辭藻,也要有情感的流露。但是情感是很感性的東西,中國人講究恰到好處,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這只有靠你長時間的練習來把握。
總之就是多看、多寫、多想,我在這里說的匆忙,有些不足之處還望諒解,既然你都寫了兩年的詩詞了,這些你都應該知道,我就不費口舌了,如果還想精進,就下一些相關的書看吧。
有沒有如何寫舊體詩的書
可以肯定的說沒有,詩的形式有很多種,文字是慢慢演化來的,我個人認為古代的任何人只要識字,都會寫古文,只是精彩不精彩的事,因為那年代的文字很有限,現在就不同了,語言文字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數量增加了若干,所以現代人根本沒有必要去刻意的模仿古人。其實詩就是一種語言形式,主要為的就是抒情,現代詩與舊體詩沒有多大區別,你可能注重的是舊體詩的書寫形式,如果沒有創新社會豈不要倒退,那人類也就不會有今天了,如果,學生至少一半以上不如老師,那社會還是要退步的,不要再問了,只要你喜歡就去做吧,但是一定要做好啊——李傳夢
“舊體詩”和“新體詩”有什么區別?舊體詩有哪些要求?
一、定義不同:
舊體詩是中國現代文學術語。也稱舊體詩詞或簡稱舊詩。是五四文學革命興起之后,對中國傳統的格律極嚴的詩體,包括五七言絕句、五七言律詩等多種體式的一種通稱。而新體詩,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講究聲律和對偶。
二、特征不同:
1、舊體詩:
我國的舊體詩有古體近體的分別。古體詩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等;近體詩亦稱“今體詩”,有律詩和絕句。
2、新體詩:
1、講求聲律,用韻已相當考究,其主要表現為押平聲韻者居多,押本韻很嚴,至于通于通韻,很多已接近唐人。
2、詩的篇幅已大大縮短,句式漸趨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3、講求寫作技巧,講求駢偶、對仗,律句已大量出現,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詩中。
4、革除了劉宋時元嘉體詩癡重板滯的風氣,追求流轉圓美和通俗易懂的詩風。
5、講求詩首尾的完整性,講求構思的巧妙,追求詩的意境,寫景抒情有機地融為一體。
舊體詩要求:思想健康、情感充沛、意境深邃、詩味濃郁、格律嚴謹。
擴展資料: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其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現象來高度集中的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
它生存于人類的文化傳統之中,我們對于“詩”、“抒情”、“美”這樣的字眼,總是保持著崇高的故意。人類不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這種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這樣抒情詩就不僅僅是一個美學問題,而且是一個具有存在論性質的問題,抒情態度成為人類的一種生存范疇。
隨著文明進程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產生,出現了專司詩歌的“詩人”。詩人與非詩人的分裂便產生了。詩、詩人總是與某種神秘莫測的力量聯系在一起的。詩人被認為是由神靈所選中并賜予靈感的特殊而神秘的人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舊體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新體詩
如何寫好古體詩,近體詩/詞?
在詩詞寫作方面,這幾天看到太多人非議格律,似乎合格律便是食古不化,非高呼打倒格律不足以彰示進步與時髦。但是,舊體詩本來就是一種帶著腳鐐跳舞的藝術,如果一定要改變它的藝術形態,去格律化,那么,就如下象棋以反對約束為名使車、馬、炮任意走,相過河而將軍出田字格,此時的象棋還可以名之為象棋嗎?
舊體詩是眾多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局限處,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你不能因為覺得鶴足過長而去折斷它,也不能因為人的身高過于矮了就想強行拉長他。舊詩寫作也正是如此。先守其規矩以入其室,而后才可以言及其他。
至于音韻方面,向來便有新舊韻的爭論,這個根據各人喜好和習慣。我個人習慣上用舊韻,當然有人愿意用新韻也很正常。可是就算用新韻,也不能亂壓一氣,最好同時應注明用新韻。
新韻書一般指的是《中華新韻》(十四韻),但即便是編寫此韻書的中華詩詞學會,也指出新韻與舊韻書的關系是“倡今知古,雙軌并行;今不妨古,寬不礙嚴”,并特別說明:“詩韻改革不是要取消《平水韻》。學會方針中“知古” 的“古”字就是指的《平水韻》。“雙軌”中的一軌,就是指的《平水韻》。詩韻改革是要“允用新韻”,提倡新韻,由“單軌”變為“雙軌”。千萬不要一談詩韻改革,便以要取消《平水韻》。”
同時,又指出:“詩韻改革不是要“改掉”《平水韻》,更不是要讓大家用今韻去讀古詩,而是要建立以普通話為基準的新聲韻系統。“知古”就是要 學習《平水韻》,懂得入聲字。不但如此,為繼承古典詩詞的傳統,還要精研《平水韻》,精通入聲字。所謂“倡古知今,雙軌并行”,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使用新韻并不代表無視舊詩的基本格律,這是兩碼事。格律是舊詩的立身之本,連這個都要取消,那就真是真正的革命了——徹底要了舊體詩的命。
各位不愿遵守格律的朋友,大多說格律太難學。其實,這個并不難,它不過是從四個基本句式中變化而來,說句不好聽的,大家少聽一首歌,少回一個貼子,就完全可以將這四個句式背下來。
舊體詩的創作應注意哪些要求?
中國現代文學術語 。也稱舊體詩詞或簡稱舊詩。是五四文學革命興起之后,對中國傳統的格律極嚴的詩體,包括五七言絕句、五七言律詩等多種體式的一種通稱。這一概念主要是為與現代的新詩相區別,它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指新詩出現以前,自《詩經》以來的辭賦、古風、律絕、詞曲等,與“古典詩歌”的意思相近。二是指新詩誕生后,現代人用古典詩歌形式創作的詩歌作品。中國現代作家魯迅、郭沫若、郁達夫、田漢等都創作舊體詩。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革命家也常用這種形式。50~60年代,各界人士也多有寫作舊體詩詞的。目前舊體詩詞創作中,有一部分在格律上嚴格遵循古典詩歌原來的要求,有些則并不拘泥于傳統的格律。 我國的舊體詩有古體近體的分別。古體詩亦稱“古風”,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等;近體詩亦稱“今體詩”,有律詩和絕句。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