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如何看待蔡伯喈 蔡伯齡還在嗎

櫻花落2023-01-08 15:00歷史79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看待蔡伯喈,以及蔡伯齡還在嗎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能不能幫我概括一下高明《琵琶記》每一出的主要內容啊?拜托了各位大蝦~

宋本《琵琶記》主要講了蔡伯喈和趙五娘以及相府牛小姐三人之間的故事(現在看來有點假,但是古代士子美好的愿望)。

趙五娘和蔡伯喈是夫妻,蔡伯喈學識很淵博,趙五娘很賢惠,兩人都很孝順父母。有一天,趙五娘和蔡伯喈要給他們的父母做壽,他們的父母很高興。那一天,蔡父要蔡伯喈進京趕考,但是蔡伯喈不愿意,說:父母在不遠游(其實蔡伯喈自己也想去的,只是他礙于孔門禮制才這樣說。這個是我看原文研究論證的。)后來,官府的文告來了說推薦蔡伯喈去考試。于是,在父母的“逼迫”下,他進京趕考了,臨走前父母說考中考不中都要寫信回來啊。

一方面,蔡伯喈不負眾望成了狀元,受封拜官。娶了相府牛小姐(這里還有故事,一開始,蔡伯喈不愿意娶,但是牛丞相去面見圣上請了諭旨。然后蔡伯喈假裝推辭之后順從了。)一方面,家鄉饑荒,趙五娘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這里還有很多故事,不一一講了。)有一天,婆婆說媳婦怎么老給我吃些清粥寡湯,以前粥里的米還要多了,現在撈都撈不到,肯定是她偷偷把好吃的藏起來自己吃了,然后怪蔡伯喈他爹說都是你要讓蔡伯喈去趕考,一去不回了等等等等(婆婆都很難伺候,然后蔡父也后悔了說不應該讓蔡伯喈去趕考。但筆者覺得邏輯不通,蔡伯喈在又如何,就是多一個吃飯的人,他能有什么辦法在饑饉之年變出食物來?)……其實,趙五娘吃的是糠。婆婆發現了之后,后悔得肝腸寸斷哭死過去。于是死了,死了之后,公公隨后也去了。死之前讓鄰居張太公來作證讓趙五娘改嫁。但是趙五娘不肯,用羅裙包土給公公婆婆入葬,感動了土地天神,于是他們幫她給她公公婆婆入葬。

【注:這期間已經過了三年,三年來,蔡伯喈從沒有給家里寫過一封信,他的解釋是找個機會讓皇帝準他回家鄉當官。只一次找了個人帶書信回去,也什么都沒說。但那人是個騙子,書信沒帶回去。】

趙五娘這里葬了公公婆婆之后抱著琵琶扮成道姑一路賣場進京尋夫。此時,蔡伯喈在相府看書,讓人打扇,點香,理書。打扇的不小心掉了扇子,于是蔡伯喈就讓人拉出去打,點香的不小心弄滅了香,于是也拉出去打,最后理書的不小心弄亂了書,于是也拉出去打(由此可見,其實蔡伯喈很壞,又很享受這種生活。)。這事被牛小姐看到了,于是問:你有什么憂愁?你不滿意我們家的餐飲?我們伺候不周?是嫌我們家沒給你很多侍從……蔡伯喈說不是的。(這里,蔡伯喈沒跟牛小姐說自己家里有妻子,但牛丞相是知道的。)然后牛小姐說你給我彈琴吧。蔡伯喈答應了。但是老彈錯,彈那種很憂傷的曲子。于是牛小姐說,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蔡伯喈說不是的,是換了新的弦,用不慣。牛小姐說,舍新用舊好了。蔡伯喈說,新的舍不得。牛小姐說,那就好好接受新的好了。蔡伯喈又說新的用不慣啊。(聽懂了沒?他已經變心了,他已經看不起舊的了,新的又舍不得。他兩個都想要!)

后來,蔡伯喈說你回去吧,我要一個人靜一靜,于是牛小姐假裝走了,其實沒走躲在屏障后面。然后蔡伯喈一個人喃喃自語:我的趙五娘啊,我的父母啊,什么都說了……牛小姐知道了以后說:你去把公公婆婆接來吧,把趙五娘來接來。都是我的錯啊,應該晨昏定省,照顧公公婆婆的,我真該死啊……(假!早干什么去了,結婚三年你不問問自己公公婆婆在哪的啊?現在想起來要伺候公婆了?!)

后來,就派人去接了。這時牛小姐表現得很熱心要找丫鬟伺候公婆(堂堂相府竟然撥不過一個丫頭來,還要街上去找,還真敢找。)

再說趙五娘到京城以后一次在廟里祭拜公婆(忘記說了,趙五娘進京的時候還帶了公婆的畫像以便隨時祭拜。),這時,蔡伯喈來了,趙五娘被屏退了,但畫還掛在那里,被蔡伯喈看到了,于是說:這畫時誰的?有人回答說是剛才一個道姑的。于是蔡伯喈說了一句很可笑的話:那我幫她收著吧,也好還給她。(你還給誰啊你?劇情牽強地讓人不得不罵。)

蔡伯喈走了以后趙五娘說誰拿走了我的畫像。有人回說是蔡狀元蔡伯喈。

接著,趙五娘就要去相府找蔡伯喈,正好碰到站在門口找丫頭的牛小姐。趙五娘說,家里饑荒,丈夫出來趕考始終沒回家,我吃糠奉公婆但還是死了,于是用羅裙包土埋公婆。我是來尋夫的。牛小姐被她的孝感動了,問你丈夫叫什么名字。趙五娘怕沖突牛小姐于是說叫蔡白皆。牛小姐說我們這里沒有這個人,你還是別處尋去吧。這時趙五娘說了一句話:人人都說他在相府。說自己現在孤身一人無處可去。于是牛小姐接受了她,把她弄到相府。后來,牛小姐說你這樣一身孝服恐怕不妥,還是換了吧。趙五娘不答應。牛小姐說,那你洗洗臉吧。趙五娘一看鏡子,發現自己竟然已經衰老憔悴地不成樣子,頓時悲從中來,開始唱自己的可憐。被牛小姐聽見了,于是問她你到底是誰,你丈夫是誰?于是趙五娘說我就是趙五娘,我丈夫是蔡伯喈。

完了牛小姐說姐姐,相公在書房,但是你這樣衣衫襤褸恐怕他不會認你,你要不穿我的吧,再去書房你那副畫上留幾個字,說不定他就認你了。(這些話有很大的問題。衣服穿得破就不認啦,你蔡伯喈認人還是認衣服?但這話也像是牛小姐在挑撥離間,如果趙五娘聽了跟我一樣生氣,說不定就會不要蔡伯喈了,那蔡伯喈還是我的。可惜,趙五娘聽了這話也不生氣也不傷心,竟然感謝牛小姐,真的去書房的畫像上題字。這又說明一個問題,就是趙五娘沒有自尊心,或者說在她的觀念里蔡伯喈因為我衣服破就不認我這件事是正常的。那就可悲了!)

后來蔡伯喈回來了,看著那副畫像。牛小姐問:你覺得這畫像上的人眼熟嗎?蔡伯喈說有點眼熟。牛小姐又問:你覺得他們像不像你的雙親?這時蔡伯喈大驚,怎么可能,我雙親在家里頤養天年,有五娘照顧,面目豐盈,怎么可能是這般枯瘦。然后牛小姐說:他們就是你的雙親,不信你看這是誰?

然后趙五娘穿著牛小姐的外衣出來唱。最后拜倒在蔡伯喈面前大喊相公,蔡伯喈也大喊五娘。我父母呢?五娘脫掉外衣露出里面的孝服說雙親已亡。

隨后蔡伯喈說我要去祭爹娘,牛小姐這時又說話了:我覺得爹不會同意的。還是我去勸勸再說。完了趙五娘也被帶到了牛丞相面前,趙五娘又說了一遍自己的經歷——吃糠供公婆,羅裙包土葬公婆……把牛丞相感動了。

然后就要安排趙五娘了,牛小姐說,你是原配,理應你做大。趙五娘馬上謙虛道,如果不是牛小姐,蔡郎也不會有今天的生活,你功勞大,你做大,我做小好了。牛丞相看到這樣的場景激動地夸耀到,我的女兒真賢惠啊!(在我看來,這是整部戲的高潮啊!!!!)

然后蔡伯喈發言了:大家都不要吵了,你們就效仿娥皇女英,彼此不分大小吧。然后兩人一起回家去祭父母了。在墓碑前,蔡伯喈痛哭:兒子真是不忠不孝啊。

當然,這時候牛丞相來了,他去皇帝那邊請了道圣旨,讓蔡伯喈升官,又封他為全忠全孝的典范讓后人效仿。牛小姐和趙五娘封為XX夫人。從此三個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歷史上的美女及其作出的貢獻或影響

西施:在吳越爭霸中,越王以西施換取了復仇的時間, 二十年后滅掉了吳國。

王昭君:和親匈奴,換取了漢朝的邊塞安寧。

貂禪:成功的造成董卓與呂布間的矛盾。

楊玉環:是唐玄宗統治后期漸腐化的一個表現。

上官婉兒——巾幗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非常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上官婉兒是陜州人,祖父上官儀是唐太宗時代的名臣,后來因忤逆武則天而被殺,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隨母親一道沒入后宮,算是帶罪執役的犯官家屬,受到無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兒隨著宮中女官讀書識字,十四歲的她就受到武則天的親自召見,對她的下筆千言贊不絕口,將她留在身邊,擔任一些文書佐理工作,逐漸參予撰擬詔書,參決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牘都由她先行過目,并加擬簽,武則天只要在上面批一個字就頒行天下,成了除武則天以外最具權柄的女人,這時她還只是個19歲的小姑娘。

她的詩文創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風,力革南朝以來四六駢儷的章法,掙脫六朝余風,使文風為之大變。與其說開古文復興氣運的是韓愈、柳宗元,無寧說是上官婉兒已經早為盛唐的文學面貌繪出了清晰的藍圖。她的詩對唐詩的輝煌發展也有極大的啟導作用。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張說為她寫:“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云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上官婉兒)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最早的女間諜:貂蟬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閉月”就是講她。貂蟬也是女間諜的鼻祖之一,她親身實踐了美人計和連環計。 自黃巾農民起義后,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各地軍閥割據混戰,朝中董卓殺死皇帝,另立陳留王,只手遮天。東漢大臣王允于是以貂蟬為工具使用連環計對付董卓,使本已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更加混亂不堪。

楊玉環

唐代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彈琵琶。 楊玉環有“羞花”之貌,傳說玉環在御花園觀賞牡丹時,百花失色,羞愧不及玉環美貌,遂閉上花瓣。“羞花”一詞由此而來。

楊玉環不僅容貌出眾,更具有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修養在歷代后妃中堪稱第一,史載她“善歌舞,通音律。”正與多才多藝的唐玄宗結為藝術知音,盛唐音樂舞蹈藝術的空前繁榮,其中楊玉環是有一定貢獻的。 相傳唐玄宗創作《霓裳羽衣曲》后,楊貴妃稍加瀏覽,便依韻而舞,歌聲婉若鳳鳴鶯啼,舞姿翩若天女散花,表現了一種飄渺神奇的意境,她對樂曲的領悟之深,表現力之強,令玄宗興奮不已,親自為其伴奏。 現《全唐詩》存有楊玉環唯一的一首詩,描繪的就是當時的一個歌舞場面:“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甄后

關于洛神,后來有人說她是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后。這主要是受曹植《洛神賦》的影響。

班昭

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才女,她的父親班彪也是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著名的文學家。班昭經常到皇宮里教皇后和嬪妃們讀書,在宮中被尊稱為老師。

班昭后來幫助她的哥哥班固在洛陽寫了《前漢書》,這本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書,和《史記》一樣有名。班昭還有一個兄弟叫班超,這就是現在的兩個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創造者。

班昭的才華主要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中,總共七篇: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原來是用來教育自己家女兒的,后來被很多人家抄去,也來教育自己家的女兒,時間一長,全國都流行了。

蔡文姬

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記》的唱詞,說的是蔡怕偕中狀元后,不認發妻趙五娘,別娶丞相之女,可說是厚誣古人。東漢時根本沒有狀元,也沒有別娶丞相之女這回事。對此南宋陸游曾感嘆系之他說:“身后是非誰管得,隔村聽唱蔡中郎。”

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左芬

晉武帝司馬炎聞聽詩人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情過人即納入后宮,左芬因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贊賞,使后宮佳麗見妒。一貫荒唐漁色的司馬炎是歷史上最無恥無為的帝王之一,左芬被封為貴妃,不過是司馬炎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晉書》中稱左芬‘姿陋體羸,常居薄室’。《啄木詩》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寫照。

武則天

是一個頗有歷史魅力的名字,是一個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她是唐朝開國功勛武士 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親登帝位,自稱圣神皇帝,廢唐祚于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后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于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綠珠

為中國晉代十大美女之一。她美麗端莊,能歌善舞會詩。以跳“昭君舞”最為出色。

西晉太康年間,石崇為交趾采訪時,途經博白地,驚慕綠珠美貌,用三斛明珠聘她為妾,并在皇都洛陽建造金谷園,內筑“百丈高樓”,可 “極目南天”,以慰她思鄉之愁。趙王司馬倫專權,倫黨羽孫秀垂涎綠珠傾國姿色,使人向石崇索取,被石崇拒絕。后孫秀在趙王司馬倫面前加害石崇,并領兵圍金谷園,欲強奪綠珠,她遂墜樓自盡。

綠珠之死,鄉人哀傷惋惜,為懷念她善良純真的為人,特建祠祀奉。歷代騷壇亦吟詩不絕。唐代詩人杜牧詠《金谷園》詩曰:“繁華事散遂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唐琬:陸游表妹兼妻子。

代表作: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意緘心事,獨語斜難。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嬋在后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云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后,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薛濤:唐代女詩人,人稱女校書。曾與當時著名詩人元縝唱和,實力不俗。

代表作:吟梧桐詩(八歲時作)

隋煬帝在位期間廣造高樓,并網羅天下美女數千名納于迷樓中幽閉,侯夫人就是這幾千名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隋煬帝的宮女之一,侯夫人最后自縊而死,一個美麗的才女,就這樣被白白死去了,身后只留下了幾首詠物寄意的空靈飄逸的小詩,讓后人讀來輒用傷

宋太祖趙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見了她并命她賦詩一首,花蕊夫人就做了這首滿懷亡國之恨和故國之思的詩。傳說花蕊夫人最終的歸宿是被趙匡胤納入后宮,并一直得遇恩寵,如果真是這樣,對于一個命運坎坷羈袢的女子也算善終了。

甄皇后

曹丕稱帝后寵郭皇后,郭后恃寵中傷甄皇后,甄后從此失寵,拋開帝后的身份不談,從《塘上行》里讀到了一個妻子對丈夫相思到極致的、一往無悔的深情泣訴,可憐甄后最后等來的只是曹丕的一紙死令。甚至死后對尸身‘以發覆面、以糠塞口’的侮辱與凌虐...

西施:在吳越爭霸中,越王以西施換取了復仇的時間, 二十年后滅掉了吳國。

王昭君:和親匈奴,換取了漢朝的邊塞安寧。

貂禪:成功的造成董卓與呂布間的矛盾。

楊玉環:是唐玄宗統治后期漸腐化的一個表現。

上官婉兒——巾幗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非常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上官婉兒是陜州人,祖父上官儀是唐太宗時代的名臣,后來因忤逆武則天而被殺,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隨母親一道沒入后宮,算是帶罪執役的犯官家屬,受到無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兒隨著宮中女官讀書識字,十四歲的她就受到武則天的親自召見,對她的下筆千言贊不絕口,將她留在身邊,擔任一些文書佐理工作,逐漸參予撰擬詔書,參決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牘都由她先行過目,并加擬簽,武則天只要在上面批一個字就頒行天下,成了除武則天以外最具權柄的女人,這時她還只是個19歲的小姑娘。

她的詩文創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風,力革南朝以來四六駢儷的章法,掙脫六朝余風,使文風為之大變。與其說開古文復興氣運的是韓愈、柳宗元,無寧說是上官婉兒已經早為盛唐的文學面貌繪出了清晰的藍圖。她的詩對唐詩的輝煌發展也有極大的啟導作用。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張說為她寫:“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云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上官婉兒)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最早的女間諜:貂蟬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閉月”就是講她。貂蟬也是女間諜的鼻祖之一,她親身實踐了美人計和連環計。 自黃巾農民起義后,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各地軍閥割據混戰,朝中董卓殺死皇帝,另立陳留王,只手遮天。東漢大臣王允于是以貂蟬為工具使用連環計對付董卓,使本已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更加混亂不堪。

楊玉環

唐代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彈琵琶。 楊玉環有“羞花”之貌,傳說玉環在御花園觀賞牡丹時,百花失色,羞愧不及玉環美貌,遂閉上花瓣。“羞花”一詞由此而來。

楊玉環不僅容貌出眾,更具有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修養在歷代后妃中堪稱第一,史載她“善歌舞,通音律。”正與多才多藝的唐玄宗結為藝術知音,盛唐音樂舞蹈藝術的空前繁榮,其中楊玉環是有一定貢獻的。 相傳唐玄宗創作《霓裳羽衣曲》后,楊貴妃稍加瀏覽,便依韻而舞,歌聲婉若鳳鳴鶯啼,舞姿翩若天女散花,表現了一種飄渺神奇的意境,她對樂曲的領悟之深,表現力之強,令玄宗興奮不已,親自為其伴奏。 現《全唐詩》存有楊玉環唯一的一首詩,描繪的就是當時的一個歌舞場面:“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甄后

關于洛神,后來有人說她是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后。這主要是受曹植《洛神賦》的影響。

班昭

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才女,她的父親班彪也是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著名的文學家。班昭經常到皇宮里教皇后和嬪妃們讀書,在宮中被尊稱為老師。

班昭后來幫助她的哥哥班固在洛陽寫了《前漢書》,這本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書,和《史記》一樣有名。班昭還有一個兄弟叫班超,這就是現在的兩個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創造者。

班昭的才華主要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中,總共七篇: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原來是用來教育自己家女兒的,后來被很多人家抄去,也來教育自己家的女兒,時間一長,全國都流行了。

蔡文姬

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記》的唱詞,說的是蔡怕偕中狀元后,不認發妻趙五娘,別娶丞相之女,可說是厚誣古人。東漢時根本沒有狀元,也沒有別娶丞相之女這回事。對此南宋陸游曾感嘆系之他說:“身后是非誰管得,隔村聽唱蔡中郎。”

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左芬

晉武帝司馬炎聞聽詩人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情過人即納入后宮,左芬因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贊賞,使后宮佳麗見妒。一貫荒唐漁色的司馬炎是歷史上最無恥無為的帝王之一,左芬被封為貴妃,不過是司馬炎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晉書》中稱左芬‘姿陋體羸,常居薄室’。《啄木詩》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寫照。

武則天

是一個頗有歷史魅力的名字,是一個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她是唐朝開國功勛武士 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親登帝位,自稱圣神皇帝,廢唐祚于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后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于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綠珠

為中國晉代十大美女之一。她美麗端莊,能歌善舞會詩。以跳“昭君舞”最為出色。

西晉太康年間,石崇為交趾采訪時,途經博白地,驚慕綠珠美貌,用三斛明珠聘她為妾,并在皇都洛陽建造金谷園,內筑“百丈高樓”,可 “極目南天”,以慰她思鄉之愁。趙王司馬倫專權,倫黨羽孫秀垂涎綠珠傾國姿色,使人向石崇索取,被石崇拒絕。后孫秀在趙王司馬倫面前加害石崇,并領兵圍金谷園,欲強奪綠珠,她遂墜樓自盡。

綠珠之死,鄉人哀傷惋惜,為懷念她善良純真的為人,特建祠祀奉。歷代騷壇亦吟詩不絕。唐代詩人杜牧詠《金谷園》詩曰:“繁華事散遂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唐琬:陸游表妹兼妻子。

代表作: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意緘心事,獨語斜難。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嬋在后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云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后,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薛濤:唐代女詩人,人稱女校書。曾與當時著名詩人元縝唱和,實力不俗。

代表作:吟梧桐詩(八歲時作)

隋煬帝在位期間廣造高樓,并網羅天下美女數千名納于迷樓中幽閉,侯夫人就是這幾千名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隋煬帝的宮女之一,侯夫人最后自縊而死,一個美麗的才女,就這樣被白白死去了,身后只留下了幾首詠物寄意的空靈飄逸的小詩,讓后人讀來輒用傷

宋太祖趙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見了她并命她賦詩一首,花蕊夫人就做了這首滿懷亡國之恨和故國之思的詩。傳說花蕊夫人最終的歸宿是被趙匡胤納入后宮,并一直得遇恩寵,如果真是這樣,對于一個命運坎坷羈袢的女子也算善終了。

甄皇后

曹丕稱帝后寵郭皇后,郭后恃寵中傷甄皇后,甄后從此失寵,拋開帝后的身份不談,從《塘上行》里讀到了一個妻子對丈夫相思到極致的、一往無悔的深情泣訴,可憐甄后最后等來的只是曹丕的一紙死令。甚至死后對尸身‘以發覆面、以糠塞口’的侮辱與凌虐...

西施:在吳越爭霸中,越王以西施換取了復仇的時間, 二十年后滅掉了吳國。

上官婉兒——巾幗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非常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上官婉兒是陜州人,祖父上官儀是唐太宗時代的名臣,后來因忤逆武則天而被殺,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隨母親一道沒入后宮,算是帶罪執役的犯官家屬,受到無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兒隨著宮中女官讀書識字,十四歲的她就受到武則天的親自召見,對她的下筆千言贊不絕口,將她留在身邊,擔任一些文書佐理工作,逐漸參予撰擬詔書,參決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牘都由她先行過目,并加擬簽,武則天只要在上面批一個字就頒行天下,成了除武則天以外最具權柄的女人,這時她還只是個19歲的小姑娘。

她的詩文創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風,力革南朝以來四六駢儷的章法,掙脫六朝余風,使文風為之大變。與其說開古文復興氣運的是韓愈、柳宗元,無寧說是上官婉兒已經早為盛唐的文學面貌繪出了清晰的藍圖。她的詩對唐詩的輝煌發展也有極大的啟導作用。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張說為她寫:“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云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上官婉兒)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最早的女間諜:貂蟬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閉月”就是講她。貂蟬也是女間諜的鼻祖之一,她親身實踐了美人計和連環計。 自黃巾農民起義后,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各地軍閥割據混戰,朝中董卓殺死皇帝,另立陳留王,只手遮天。東漢大臣王允于是以貂蟬為工具使用連環計對付董卓,使本已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更加混亂不堪。

楊玉環

唐代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彈琵琶。 楊玉環有“羞花”之貌,傳說玉環在御花園觀賞牡丹時,百花失色,羞愧不及玉環美貌,遂閉上花瓣。“羞花”一詞由此而來。

楊玉環不僅容貌出眾,更具有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修養在歷代后妃中堪稱第一,史載她“善歌舞,通音律。”正與多才多藝的唐玄宗結為藝術知音,盛唐音樂舞蹈藝術的空前繁榮,其中楊玉環是有一定貢獻的。 相傳唐玄宗創作《霓裳羽衣曲》后,楊貴妃稍加瀏覽,便依韻而舞,歌聲婉若鳳鳴鶯啼,舞姿翩若天女散花,表現了一種飄渺神奇的意境,她對樂曲的領悟之深,表現力之強,令玄宗興奮不已,親自為其伴奏。 現《全唐詩》存有楊玉環唯一的一首詩,描繪的就是當時的一個歌舞場面:“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甄后

關于洛神,后來有人說她是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后。這主要是受曹植《洛神賦》的影響。

班昭

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才女,她的父親班彪也是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著名的文學家。班昭經常到皇宮里教皇后和嬪妃們讀書,在宮中被尊稱為老師。

班昭后來幫助她的哥哥班固在洛陽寫了《前漢書》,這本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書,和《史記》一樣有名。班昭還有一個兄弟叫班超,這就是現在的兩個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創造者。

班昭的才華主要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中,總共七篇: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原來是用來教育自己家女兒的,后來被很多人家抄去,也來教育自己家的女兒,時間一長,全國都流行了。

蔡文姬

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記》的唱詞,說的是蔡怕偕中狀元后,不認發妻趙五娘,別娶丞相之女,可說是厚誣古人。東漢時根本沒有狀元,也沒有別娶丞相之女這回事。對此南宋陸游曾感嘆系之他說:“身后是非誰管得,隔村聽唱蔡中郎。”

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左芬

晉武帝司馬炎聞聽詩人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情過人即納入后宮,左芬因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贊賞,使后宮佳麗見妒。一貫荒唐漁色的司馬炎是歷史上最無恥無為的帝王之一,左芬被封為貴妃,不過是司馬炎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晉書》中稱左芬‘姿陋體羸,常居薄室’。《啄木詩》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寫照。

武則天

是一個頗有歷史魅力的名字,是一個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她是唐朝開國功勛武士 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親登帝位,自稱圣神皇帝,廢唐祚于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后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于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綠珠

為中國晉代十大美女之一。她美麗端莊,能歌善舞會詩。以跳“昭君舞”最為出色。

西晉太康年間,石崇為交趾采訪時,途經博白地,驚慕綠珠美貌,用三斛明珠聘她為妾,并在皇都洛陽建造金谷園,內筑“百丈高樓”,可 “極目南天”,以慰她思鄉之愁。趙王司馬倫專權,倫黨羽孫秀垂涎綠珠傾國姿色,使人向石崇索取,被石崇拒絕。后孫秀在趙王司馬倫面前加害石崇,并領兵圍金谷園,欲強奪綠珠,她遂墜樓自盡。

綠珠之死,鄉人哀傷惋惜,為懷念她善良純真的為人,特建祠祀奉。歷代騷壇亦吟詩不絕。唐代詩人杜牧詠《金谷園》詩曰:“繁華事散遂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唐琬:陸游表妹兼妻子。

代表作: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意緘心事,獨語斜難。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

儒林外史中作者主要是通過什么手法塑造匡超人?

《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分三個階段:

1、匡超人年少是心地善良,事親孝順,是個淳樸可愛之人。

書中描述:他在馬二先生資助下回到家見到娘親就“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頭。”父親臥病在床,他晚上拿個被單,睡在父親腳跟頭。他白天里殺豬,賣豆腐,晚上便服侍父親。他父親夜里睡不著,要吐痰,吃茶水,一直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讀書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個更頭。

2、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一幫無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年少時那樸實敦厚的人品開始受到這些假托無意功名富貴自命清高,卻意圖投機取巧僥幸名利雙收的理論污染,思想開始蛻變,被這些人同化。

書中寫到:雖然馬二先生教他懂得了讀書人應以文章舉業為主,但這條路終究是難走的,況且此時的恩師李本瑛已被人誣告摘了印,無人提攜,于是匡超人轉身投入到西湖斗方名士們所吹捧的“終南捷徑”之中了。

3、匡超人漸漸在這個污濁社會的學有所成,習得一身暴寡情薄義、虛偽、撒謊的嘴臉。

書中敘述:他本已娶妻鄭氏,卻在李“恩師”問及可曾婚娶時,“暗想,老師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說出丈人是撫院的差,恐惹他看輕了笑,只得答道:‘還不曾’。”只這三個字的謊言使他又得娶李“恩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外甥女,又得了極其可觀的數百金的裝奩,享了好幾個月的天福。

匡超人對著景蘭江和蔣書辦攻訐曾經給他許多幫助的潘三說:“潘三哥所做的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訪拿他的。”潘三固然作了許多壞事,現身陷縲紲是罪有應得,但匡超人卻不應棄之不理。想當初潘三待匡超人也不薄,被捕后也未將匡超人供出來,此時匡超人不念半點舊日情分,其心如蛇蟲螫毒。

擴展資料:

匡超人出自《儒林外傳》,主要內容:

《儒林外史》的背景在清朝康、雍、乾三代,這時中國已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統治者鎮壓武裝起義同時,大興文字獄,考八股、開科舉,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牢籠士人。

作者吳敬梓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諷刺的手法,對丑惡的事物進行揭露。

書名上,“儒林”一詞源出《史記》“儒林列傳”。是“儒者之林”,指學術界等。國史列傳,自然是“正史”,作者專門以“外史”為書名,正是為了作區別,以類“正史”,而實際上描繪的卻是清代廣泛的社會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時代的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厄

三國鐘繇傳文言文

1. 三國志魏書鐘繇傳翻譯

魏朝的鐘繇,字元常。

小時候跟隨劉勝在抱犢山(學習),學習書法三年,才與曹操,邯鄲,韋誕等人一起切磋交流。鐘繇向韋誕索要蔡伯喈的書法,韋誕因為愛惜所以不給他,鐘繇捶胸嘔血。

曹操用了五靈丹才救活他。等到韋誕死后。

鐘繇找人挖了他的墳墓,這才得到自己想要的書法。因為這個緣故鐘繇的筆法更進一步。

他每天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學習書法上,以至于被子被手都劃爛了,去廁所后,(因為癡迷書法而)一整天都忘記回來。每每看見什么東西,都以書法的眼光來看待,鐘繇善于書寫三色書,寫的最好的是八分體。

2. 三國志魏書鐘繇傳翻譯

魏朝的鐘繇,字元常。

小時候跟隨劉勝在抱犢山(學習),學習書法三年,才與曹操,邯鄲,韋誕等人一起切磋交流。鐘繇向韋誕索要蔡伯喈的書法,韋誕因為愛惜所以不給他,鐘繇捶胸嘔血。

曹操用了五靈丹才救活他。等到韋誕死后。

鐘繇找人挖了他的墳墓,這才得到自己想要的書法。因為這個緣故鐘繇的筆法更進一步。

他每天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學習書法上,以至于被子被手都劃爛了,去廁所后,(因為癡迷書法而)一整天都忘記回來。每每看見什么東西,都以書法的眼光來看待,鐘繇善于書寫三色書,寫的最好的是八分體。

3. 《三國志·魏書·鐘繇華歆王朗》翻譯

鐘繇字元常,穎川長社人.曾經和族父鐘瑜一起到洛陽去,半路上遇見相面的人,說:“這孩子有貴人的相貌,可是會遭遇被水淹的災難,要盡力謹慎小心!”走了不到十里,過橋時,馬受了驚,鐘繇落入水中差點淹死.鐘瑜因相面人的話說中了,更加把鐘繇看得寶貴,而且供給他費用,讓他能夠專心學習.鐘繇被推舉為孝廉,任命為尚書郎、陽陵令,因病辭去官職.三公的府署征召他,任命為廷尉正、黃門侍郎.這時,漢獻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人在長安城中作亂,和關東斷絕了聯系.太祖兼任兗州牧,才派遣使者上書朝廷.李催、郭汜等人認為“關東想要自立天子,現在曹操雖然有使者派來,但不是他的真心實意”,商議著扣留太祖的使者,拒絕他的心意.鐘繇勸李催、郭汜等人說:“現在英雄同時產生,各自假藉皇上的命令獨斷專行,只有曹兗州心向朝廷,你們卻要拒絕他的忠誠,這不符合將來的希望.”李催、郭汜等人采用了鐘繇的意見,鄭重地給予答覆,從此太祖的使命得以通達.太祖已多次聽到茍或稱贊鐘繇,又聽到他勸說李催、郭汜,對鐘繇更加仰慕.后來李催脅迫天子,鐘繇和尚書郎韓斌一起謀劃對策.天子得以離開長安,鐘繇對此是有功勞的.鐘繇被授任為御史中丞,又升任侍中尚書仆射,一并記錄以前的功勞封為束武亭侯.下面的翻譯提交不了.對不起!您的提問(回答)中包含不適合發表的內容,請修改后再提交.。

4. 鐘繇 文言文閱讀答案

鐘繇文言文中寫了“鐘繇”癡迷學書的哪些表現 他一生有三十余年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書法,主要從蔡邕的書法技巧中掌握了寫字要領。

在學習過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場合地點,有空就寫,有機會就練。 翻譯魏國的鐘繇,字元常,少年的時候跟隨劉勝去抱犢山,學習了三年書法,然后和曹操,邯鄲淳,韋誕等(書法家)討論書法技巧。

鐘繇向韋誕借蔡伯喈的真跡,韋誕很吝嗇,不給鐘繇。鐘繇(氣憤地)捶打自己的胸部,直至吐血。

曹操用五靈丹救鐘繇,鐘繇才得以活命。直到韋誕去世,鐘繇讓人盜掘了韋誕的墳墓,這才得到了蔡伯喈的真跡。

于是鐘繇用筆更加的奇妙了。鐘繇專一考慮書法,躺在床上,被子被手(練字)寫穿了,去廁所去一天也忘記回房。

看到世間萬物,都書寫下來。鐘繇善于寫楷書,行書,草書,寫的八。

鐘繇文言文中寫了“鐘繇”癡迷學書的哪些表現 他一生有三十余年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書法,主要從蔡邕的書法技巧中掌握了寫字要領。在學習過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場合地點,有空就寫,有機會就練。

翻譯魏國的鐘繇,字元常,少年的時候跟隨劉勝去抱犢山,學習了三年書法,然后和曹操,邯鄲淳,韋誕等(書法家)討論書法技巧。鐘繇向韋誕借蔡伯喈的真跡,韋誕很吝嗇,不給鐘繇。

鐘繇(氣憤地)捶打自己的胸部,直至吐血。曹操用五靈丹救鐘繇,鐘繇才得以活命。

直到韋誕去世,鐘繇讓人盜掘了韋誕的墳墓,這才得到了蔡伯喈的真跡。于是鐘繇用筆更加的奇妙了。

鐘繇專一考慮書法,躺在床上,被子被手(練字)寫穿了,去廁所去一天也忘記回房。看到世間萬物,都書寫下來。

鐘繇善于寫楷書,行書,草書,寫的八分字最為巧妙。

5. 鐘繇古文翻譯~高分懸賞..會的來

魏朝的鐘繇,字元常。小時候跟隨劉勝在抱犢山(學習),學習書法三年,才與曹操,邯鄲,韋誕等人一起切磋交流。鐘繇向韋誕索要蔡伯喈的書法,韋誕因為愛惜所以不給他,鐘繇捶胸嘔血。曹操用了五靈丹才救活他。等到韋誕死后。鐘繇找人挖了他的墳墓,這才得到自己想要的書法。因為這個緣故鐘繇的筆法更進一步。他每天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學習書法上,以至于被子被手都劃爛了,去廁所后,(因為癡迷書法而)一整天都忘記回來。每每看見什么東西,都以書法的眼光來看待,鐘繇善于書寫三色書,寫的最好的是八分體。

自己按照大意翻譯的,你看滿意不?

6. 《鐘繇》的閱讀答案

鐘 繇① 魏鐘繇,字元常。

少隨劉勝入抱犢山②,學書三年,遂與魏太祖、邯鄲淳、韋誕③等議用筆。繇乃問蔡伯喈④筆法于韋誕,誕惜不與。

乃自捶胸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得活。

及誕死,繇令人盜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筆更妙。

繇精思學書,臥畫被穿過表⑤,如廁⑥終日忘歸。每見萬類,皆書象之。

繇善三色書⑦,最妙者八分⑧。 (選自羊欣《筆陣圖》) 【注釋】①鐘繇(yóo):三國魏大臣,書法家。

書法與晉王羲之齊名,并稱"鐘王"。②劉勝:行書首創者。

抱犢山:山名,在河南境內。③魏太祖:曹操。

邯鄲淳:魏文學家,對文字書法很有研究。韋誕:魏書法家。

④蔡伯喈(jiē):東漢人,工書畫。⑤被穿過表:被子被手畫穿了。

⑥如廁:到廁所去。⑦三色書:楷書、行書、草書。

⑧八分:漢字書體名。 23.寫出下列句子中藍色詞的意思。

(4分) ⑴誕惜不與( ) ⑵及誕死 ( ) ⑶遂得之( ) ⑷皆書象之( ) 24.理列各項中"以"字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 例句:太祖以五靈丹救之 A、或以錢幣乞之 B、皆以美于徐公 C、卷石底以出 D、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25.文章寫了鐘繇癡迷學書的哪些表現?請作簡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⑴給 ⑵等到(等)⑶于是,就⑷書寫(寫) 24.A 25.入抱犢山,學書三年;未得筆法,捶胸哎嘔血;盜墓求書;學書畫被過表;精思學書,如廁忘歸;每見萬類,皆書象之。

如何看待第一位留名女詩人蔡文姬(蔡邕之女)?

蔡文姬是三國時期名氣非常大的女詩人,在那個動亂的時代,蔡文姬可以說是成就了一個朝代的經典詩篇,她的《悲憤詩》二首流傳至今,都是佳作中的頂級,而她的《胡笳十八拍》也不亞于漢代女詩人卓文君的才華,在中國古代的詩詞歷史上,蔡文姬是難得珍貴的女詩人,但由于當時的朝代時局動亂,所以很多作品都遺失了,這也非常遺憾的,但即便蔡文姬流傳下來的詩文不多,但那時的歷史對蔡文姬的詩情才華還是賦予了很高的評價。

蔡文姬出身名門,自小便學習寫詩

提到蔡文姬,就不得不說起她的父親蔡邕,蔡邕是東漢末年非常有名的書法家,還是政治家,所以當時蔡邕在三國中都非常有地位,蔡文姬作為蔡邕的女兒,自小就開始學習詩文寫作,而且她閱讀了眾多的古籍史冊,對于文學,蔡文姬一直是處在一種極度熱愛的狀態。

蔡文姬才華出眾,但情路不順

但這位才女的情路卻不像是她的詩文寫作那樣順遂,蔡文姬在父親的安排下,先是嫁給了衛仲道,后來蔡文姬更是被兇悍的匈奴人擄走,可憐蔡文姬一生文采,在被俘虜后,蔡文姬的創作之路受到了阻礙,她為了活命,為匈奴的左賢王生了兩個孩子。后來,蔡文姬再次輾轉,被曹操買了回來,蔡文姬才得以再次回到父親身邊,又嫁給了董祀。

董祀非常符合蔡文姬對于自己丈夫的想象,而且董祀對待蔡文姬非常好,后來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不惜身著寸縷跪在冰天雪地里向曹操求情。曹操原本不想為難蔡文姬,但是因董祀犯下的罪過太深,所以他只是讓人給蔡文姬披了衣服送了鞋襪,但是最后董祀還是死了,所以,蔡文姬悲痛萬分,寫下了她的《悲憤詩》。

三國演義第九回,董卓死后,王允不赦免李傕,郭汜等四人,這樣做對嗎

關于這個問題,首先得說一說王允失敗的原因,然后才能找到避免禍事的發生的好方法。

根據后漢書記載,王允政治比較清明,深得天下士大夫之心,又擁有禁軍,扶持皇帝,號令天下,乍一看來優勢如此明顯,卻敗的如此迅速;而李傕等人,只不過是董卓手下的幾個校尉,一介武夫,兵只數千,權謀不精,窮兵黷武,燒殺劫掠,卻一朝起兵,問鼎朝綱。這一結果出乎當時很多人的預料。那么王允、呂布為什么會失敗?李傕為什么會成功?王允有沒有機會力挽狂瀾,救漢室江山社稷于生死一線呢?

關于王允失敗的原因,說的最多的有兩條。

一是不肯赦免董卓部將的罪名,直接導致了李傕等董卓舊部的起兵反叛。

《后漢書·王允傳》記載:允初議赦卓部曲,呂布亦數勸之。既而疑曰:“此輩無罪,從其主耳。今若名為惡逆而特赦之,適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原來王允也想赦免董卓部曲之罪,但后來又猶豫不決,認為:這些人知道自己罪大惡極卻蒙朝廷赦免,必然不會相信,反而生疑,不是讓他們安心的好辦法。后來,李傕等人遣使到長安,求乞赦免。王允以為一歲不可再赦,不許之。

董卓在時,為收天下士人之心,重用名士蔡邕,三日而三遷其官。蔡邕雖不滿董卓政治殘暴,卻感其知遇之恩。董卓死時,蔡邕在王允座,聞之不由嘆息一聲。王允本就痛恨蔡邕附庸董卓,見狀怒斥其為董卓一黨,將其下獄,雖百官苦諫而不聽,殺之。這一事件更使董卓的舊部不安。《后漢書·王允傳》記載:時,百姓訛言,當悉誅涼州人,遂轉相恐動。其在關中者,皆擁兵自守。更相謂曰:“丁彥思、蔡伯喈但以董公親厚,并尚從坐,今既不赦我曹,而欲解兵,今日解兵,明日當復為魚肉矣。”這其中所說的“蔡伯喈”即是蔡邕。于是李傕等人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決心拼死一搏,說:“京師不赦我,我當以死決之。若攻長安克,則得天下矣;不克,則抄三輔婦女財物,西歸鄉里,尚可延命。”眾以為然,于是共結盟,率軍數千,晨夜西行。(據《后漢書·董卓傳》)

二是王允當政后驕傲自滿,失去百官擁戴。

《后漢書·王允傳》記載:允性剛棱疾惡,初懼董卓豺狼,故折節圖之。卓既殲滅,自謂無復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王允誅殺董卓主要依靠大臣士孫瑞和卓將呂布等的幫助,但誅卓后王允邀為己功,士孫瑞等不滿,辭官歸鄉。王允對呂布也看不上,《后漢書·王允傳》記載,允“而素輕布,以劍客遇之。布亦負有功勞,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漸不相平。”王允把呂布只當作劍客看待,當然會引起呂布的不滿了。

其實上述兩點并不是王允失敗的主要原因,關于第一點,王允即使不赦免李傕等人,若能派兵討平,自然就沒有后來之亂;關于第二點,雖然因其驕傲自滿,“群下不甚附之”,卻還是支持他的。相比之下,董卓殘暴,群臣恨不能食其肉,不也把持朝政3年嗎?董卓靠的是什么?是自己的軍隊。

王允失敗的最主要原因一是沒有及時控制軍隊,二是猶豫不決怠誤時機。

王允雖然誅殺了董卓,但軍隊還在董卓部將李傕等人的手中。董卓入關后,為防備關東諸侯的進攻,“乃使東中郎將董越屯黽池,中郎將段煨屯華陰,中郎將牛輔屯安邑,其余中郎將、校尉布在諸縣,以御山東。”(據《后漢書·董卓傳》)而守衛長安的禁軍,也多是董卓的舊部。王允殺董卓后,派皇甫嵩帶兵攻郿塢,誅董卓全家,皇甫嵩帶的是自己的舊兵,并沒有用長安城的禁軍。因此王允手中雖有皇帝,還有大臣的支持,但是幾乎沒有任何自衛能力,可以說是不堪一擊。這種情況下,整個朝廷簡直就如同坐在火爐上,而王允居然沒有覺察到危險,以為董卓已死,天下就大局已定,沒有什么禍患了,對董卓舊部的叛亂沒有任何準備,不能不說是重要失策。

王允要控制軍隊,也不是沒有辦法。《后漢書·王允傳》記載:董卓將校及在位者多涼州人,允議罷其軍。或說允曰:“涼州人素憚袁氏而畏關東。今若一旦解兵,則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義真為將軍,就領其眾,因使留陜以安撫之,而徐與關東通謀,以觀其變。”這里所說的“皇甫義真”就是皇甫嵩。皇甫嵩是東漢王朝最后的名將,他也是涼州人,率軍平定黃巾之亂,挽救了大漢江山,威震天下。黃巾亂前曾帶兵征討涼州,多所勝績,素為涼州人所畏。而且此人非常忠于朝廷,據《后漢書·皇甫嵩傳》記載,他在剿滅黃巾后,身擁大軍,威名卓著,有人勸他帶兵進京誅殺宦官,掌握朝政,被其拒絕,回朝交卸兵權。因此皇甫嵩可以說是最合適的人選,若能派他去統領陜縣董卓舊部,以其威名與軍事能力,必能收服眾心為朝廷所用。

其次即使不據陜縣,也應該掌握潼關、華陰、蒲津等河南和山西通往長安的關口及守關之兵,以防董卓舊部叛亂。

再次要派人安撫涼州的馬騰、韓遂等人,因為二人過去依附董卓以圖天下,實是朝廷的后患。爭取二人是很有可能的,在董卓死后,二人擁兵觀望,當時馬騰駐軍于郿,但當皇甫嵩帶本部兵馬攻郿收董卓全家時,他并沒有出面干涉。因此可以暫時借二人之力對抗董卓舊部的軍隊,此乃借力打力之策。

但王允卻說:“不然。關東舉義兵者,皆吾徒耳。今若距險屯陜,雖安涼州,而疑關東之心,甚不可也。”王允想的是什么?他想的是怕如此舉動讓關東的諸侯認為他王允也象董卓一樣脅天子割據一方,從而對朝廷失去信任。他天真地以為四方諸侯還會象過去一樣擁戴朝廷,實不知漢朝末年的政治腐敗已失去天下人之心,關東諸侯紛紛擁兵自立,沒有幾個會勞心社稷。在他誅殺董卓之前,已有袁紹陰謀立劉虞為帝,孫堅攻伐劉表,袁術劫掠州郡只顧自肥,兗州刺史劉岱專區'劉岱攻殺東郡太守喬瑁等一系列目無朝廷自相殘殺的事情。由于對形勢認識不清,王允在政治和軍事上沒有采取任何預防措施。

對王允來講,一開始的形勢還是非常有利的。馬騰、韓遂等人還保持中立,要看看王允的朝廷怎么對待他們,而董卓舊部聞卓已死,非常恐慌。當時中郎將董越已被牛輔內斗殺死,呂布曾派李肅帶少數人馬去收捕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被牛輔擊敗。但其后牛輔營中無故大驚,輔懼,乃赍金寶逾城走。牛輔的左右貪圖財物,半路把他殺了,送首級到長安。可見當時董卓部下雖擁有軍隊,但已成驚弓之鳥。如果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形勢,或者赦免董卓部曲之罪,然后緩圖之;或者不赦免,整頓軍隊討伐之,都可以有所作為,但王允猶豫不決,什么有效措施都沒有采取,幾乎是坐等叛軍來攻。

李傕等叛軍從陜縣進攻長安,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王允雖然沒有掌握軍隊,但也只得硬著頭皮遣軍出戰,派董卓舊將胡軫、徐榮擊之于新豐。徐榮戰死,胡軫率眾投降。其實這樣的結果早就可以預料了,胡軫、徐榮本是董卓之人,本無戰心;所領士兵又多是涼州人,身在朝廷心卻惶惶,根本就沒有戰斗力,很多都臨陣投降了。

新豐之戰后,李傕等隨道收兵,王允手下兵士紛紛叛逃歸之,比至長安,已十余萬。董卓的其它部將如樊稠、李蒙等聞李傕起兵,也從不同方向殺來。于是四將之兵合圍長安。呂布出城迎戰,被殺敗。呂布和他的并州軍雖然驍勇,但無奈軍心已亂,獨力難支。圍城八日后,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引李傕等入城,長安遂告陷落。

李傕之勝全是形勢使然,王允之敗,雖看起來是決策失誤,實際上則是因為東漢王朝徹底沒落了。王允縱使能有所作為,擊敗了李傕的叛亂,也難以抵擋其它割據勢力的進攻。當時東漢朝廷只剩下關中一隅之地,人口只有幾十萬,且西有馬騰、韓遂,東、北等地有董卓余部,騷亂不寧,從經濟、軍事實力上看,都不具備號令天下的能力了。袁紹據有冀州,袁術據有南陽,均戶口百萬;公孫贊據有幽州,兵強馬壯;劉表割據荊州,地廣兵多。這些諸侯的實力均在朝廷之上,既不起兵勤王,也不服從朝廷號令。如果李傕叛亂時,袁術、劉表等就近勢力能夠出兵救援朝廷的話,王允也不至于失敗。

上述事實說明東漢王朝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王允即使有足夠的聰明才智,也無回天之力,這應該是王允失敗的最大的原因。

所以說要拯救大漢,是比較難的,但要延緩覆滅的時間,暫時避免禍事的發生,還是可以的:

一是要果斷決策,充分相信朝中同僚,通過皇甫嵩控制西涼軍。

二是拉攏馬騰、韓遂等割據勢力,利用其制約李傕等西涼軍。

三是慢慢引關東兵入京,壯大自己的勢力。

如何看待蔡伯喈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蔡伯齡還在嗎、如何看待蔡伯喈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18419.html

分享給朋友:

“如何看待蔡伯喈 蔡伯齡還在嗎” 的相關文章

高明的詩有哪些 高明的詩有哪些名字

高明的詩有哪些 高明的詩有哪些名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高明的詩有哪些,以及高明的詩有哪些名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照明月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是什么詩句? 不是詩句,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意思: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于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原句:幾言諫...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